【農機網 通知公告】 各市(含定州市、辛集市)農業農村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裝備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文件精神,扎實推進2019年農業機械化工作,現將《2019年河北省農業機械化工作要點》印發你們,望各單位結合當地實際,抓好落實。
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
2019年4月30日
2019年河北省農業機械化工作要點
2019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按照農業農村廳黨組統一部署,圍繞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硬任務,以推動《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落實落地為主線,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為動力,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為路徑,實現全程機械化有新提升、全面機械化有新突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機械化支撐。重點抓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依托院士工作站創新平臺推動全程機械化技術創新,用好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助推工作開展。一是創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項目示范縣,以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農機裝備、農業作業等現代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建設13個技術體系先進、農機裝備,農機、農藝和信息化充分融合,可推廣、可復制的樣板縣。二是培育符合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業市場主體,以農機合作社為建設平臺,創建22個農機合作社“智慧農場”,發揮示范作用,提高輻射帶動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三是開展“提升工程”,打造好升級版。提升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設水平,完善“作業”環節,應用變量物聯網監測技術,提升智能作業水平。
(二)推動農機農藝融合。聚焦全程機械化短板弱項,開展農作物品種、栽培、機械化技術融合共促專題研討活動,加強產學研推用聯合攻關和協同聯動,選育和推廣一批適于機械化作業、輕簡化栽培的品種,促使良種、良法、良地、良機配套。建立農機農藝融合指導聯系點,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機械化、輕簡化、標準化生產試驗示范,完善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積極發掘地方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做法,組織論證一批作物品種、種植制度、經營規模、裝備技術等要素集成配套的區域性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三)加快農機化新機具和技術示范推廣。組織開展區域優勢作物,以及設施農業、現代種業、水產養殖和
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農機裝備和技術的需求調研和摸底。在重要農時季節,組織開展以作業演示、互動體驗、田間試驗為主要內容的“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提升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推廣效果。加強畜禽舍溫控設備、自動投料設備、飼草料收獲加工、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綠色機械裝備和實用技術研究和論證工作。加快保護性耕作、高速精量機播、施肥、節水、秸稈高質量還田、秸稈離田打捆(包)運輸、植保、施肥、水肥一體化、殘膜回收利用等技術示范應用。
(四)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一是擴展補貼范圍。將畜牧水產養殖、果菜、農產品初加工和設施農業以及丘陵山區適用的新型農機裝備納入補貼范圍。二是加大對性能先進機具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支持智能、綠色、復式、、和符合國Ⅳ排放標準機型的發展,對符合要求的品目相應檔次進行優化。三是促進政策實施規范化、便利化。適時開展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跨年度使用升級試點工作。規范使用補貼機具信息化投檔平臺,提升投檔效率。開展補貼辦理手機APP試點工作,便于農戶隨時隨地申領補貼。四是加強實施過程監管。嚴格內部控制和操作流程,從嚴查處違規經營補貼產品的產銷企業,加快資金使用和兌付進度,按規定進行資金余缺調劑,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五是做好補貼政策延伸績效管理。重點圍繞政策任務目標、關鍵舉措落實等全面考核,加強專家和第三方督導評估,強化補貼政策實施全程監管。
(五)精心組織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活動。突出抓好三夏、三秋農機作業,精心制定重要農時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應對突發災害的各項準備。夏季,打好全國小麥跨區機收會戰,穩定小麥機收跨區作業規模,積極防范和應對不良天氣,確保全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夏收、夏種任務。秋季以抓好玉米機收、機械化秸稈還田、深松耕、小麥機播、播后鎮壓為重點,提升秋收、秋種機械化水平。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8%,玉米機播和機收率保持在95%和81%以上。
(六)大力促進農機服務提檔升級。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進程,有效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實現數量和質量雙提升,培育一批農機化+綜合農事“一站式服務”、全程托管“保姆式”典型。繼續打造好“智慧農場”,在全程托管土地2000畝以上,且核心試驗示范基地不少于300畝的農機合作社建設“智慧農場”。優先扶持國家和省級示范社參與項目。已獲得農業部和省農業廳頒發的農機合作社示范社稱號的以及規模經營土地面積大的農機合作社,優先承擔示范項目建設任務。支持發展棉花機械化。以試驗示范機械化采棉作業環節為主。視實際情況調整對農機合作社基礎條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由農機與棉花種植業合作社“強強聯合”承擔建設任務。
(七)推進“智慧農機”建設。完善河北省智慧農機決策管理信息平臺。在原有農機管理信息平臺基礎上,匯總基礎信息與作業數據,提供數據分析、可視化展示功能,形成省、市、縣三級數據共享和可視化系統。其中包括:數據資源梳理 、建立農機數據庫、農機作業實時數據分析系統、農機作業系統、地圖引擎、可視化展示硬件等內容。配合省農業農村廳信息中心保障互聯網出口服務。對當年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及時開展系統測評、項目監理、檢驗、評審和論證。
(八)發揮好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作用。以農機化轉型升級過程中農機化熱點難點問題為導向,推廣出題目,團隊做文章。加強與小麥、玉米、棉花、薯類、蔬菜、雜糧、中藥材、水果、油料等9個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協同配合。做好全程機械化創建與創新團隊工作的結合,充分發揮創新團隊在技術創新、技術示范以及技術集成中的重要作用,著重解決玉米籽粒收獲、棉花機播與機收、馬鈴薯收獲與加工、中藥材播種與收獲等機械化瓶頸問題,強化試驗示范,探索建立機械化作業標準,指導農機生產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推動農機化新技術、新成果的快速轉化和規模推廣。
(九)抓好農機安全生產。一是創新思路,落實法規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要求,廣泛開展政策性農機保險調研,進一步探索適合我省省情的補貼制度,提高農機戶、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風險保障能力,給予農民更多實惠同時把安全生產措施落實到位;注重工作協同,在落實國家購機補貼、深松補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促進農機化發展政策時,與安全監理工作有效結合。二是創新制度,推進“放管服”改革。配合農業部公布兩個部門規章、兩個規范性文件、七個行業標準的宣貫,廣泛開展推進“放管服”改革調研,適時組織修訂完善我省配套制度和標準,確保與部門規章的規定銜接一致。三是創新服務,推進工作便民。推行辦事公開和一站式服務,繼續開展送安全法規下鄉,不斷開展送安全知識下鄉,堅持開展送檢審下鄉。
(十)做好“三員”生活補貼發放和農機產業扶貧工作。在三員生活補貼發放上,加強督導,指導各地進一步落實各縣主體責任,盡快籌措資金,完成補貼發放。繼續指導各地針對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多途徑多形式的思想引導,妥善化解各種矛盾,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指導各地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對“三員”群體實行動態管理,對需新增或核銷的補助對象及時更新,徹底消除不安定因素,讓“三員”群眾滿意。在農機產業扶貧上。農機購置補貼以及示范項目資金、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任務安排向貧困地區傾斜。圍繞陽原縣、阜平縣發展蛋雞養殖、生豬養殖以及特色雜糧種植等特色農業產業,針對機械化生產的重點和需求,組織農機化技術專家赴相關地區,開展機械化技術培訓等。在廳幫扶的六個村遴選合作社、生產養殖大戶等帶頭人參加技術培訓,指導開展農機作業服務和作業組織建設。依托河北省農機協會繼續開展社會幫貧,倡導有實力的農機企業開展扶貧公益活動,捐贈部分當地適用的農機裝備以及開展結對幫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