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建設新福建 農機勇擔當

2019-01-17 08:59:14 來源:福建農機化信息網 閱讀量:15301 評論

  【中國農機網 地方農機】揚帆時代風口,福建承擔著加快趕超的歷史使命;把脈農機實際,建設新福建,農機必須勇擔當、立潮頭,進一步轉型攻堅、聚力跨越。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福建省農機推廣工作以服務“三農”為中心,充分發揮農機推廣主體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做好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工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農機推廣新作為
 
  福建省長期對農業推廣工作高度重視,從2006年開始推廣農業“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機具),農機具便是其中一新。2018年初,根據當前農機工作形勢,省站認為必須提高全省對農機推廣的認知程度,行使好農機推廣這一重要職能。
 
  年初,福建省制定了《2018年福建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點)指導意見》,后改為試點縣和試點建設工作,這項工作列為2018年農機化5項重點工作之一,福建省的推廣工作均圍繞此項工作展開。截止10月底,全省10個試點縣和63個試點(水稻44個、旱作19個)共完成作業任務:機耕30.5萬畝、機種20.2萬畝、機防31.8萬畝、機收19.8萬畝、機烘6.4萬噸,開展各類培訓現場會379場次。
 
  試點縣(試點)工作,實現兩“覆蓋”兩“突出”,首先,是地域全覆蓋,全省10個設區市均建設1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點縣,全省其他各縣也必須建設1個試點(除去水稻播種面積2萬畝以下不必建設);第二個是生產過程環節全覆蓋,水稻和旱地作物均要實現耕、種、管、收、烘全程機械化。兩 “突出”,即突出重點作物,水稻和甘薯、馬鈴薯、花生三種旱地作物;另一是突出重點裝備,即綠色、環保、、智能的機械裝備。
 
  為推動試點縣(試點)工作開展,主要措施有:
 
  1.分區技術指導。省站成立專家指導小組,組織人員深入試點縣(試點),督促各試點建設,跟蹤分析試點縣(試點)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共同研究解決方案。
 
  2.產學研推聯合。省站主動聯系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討和機具改進,指導基層積極應用新機具、新技術。
 
  3.技術推廣宣傳。省站制作“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宣傳”系列專題的電子文檔,分別是:水稻插秧機同步側深施肥技術、水稻制種通用插秧機技術、暗化育秧技術。通過微信群和培訓班,進行專題宣傳和現場講解。
 
  4.利用通報保進度。充分利用月底農機化重點工作通報,確保各試點縣和試點始終緊繃一根弦,緊緊抓住生產季節,加快當月工作步伐,把工作落在實處。
 
  5.利用考核促創建。充分利用延伸績效考核制度,明確工作目標和績效標準,通過不斷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的循環過程,確保試點建設工作、高質完成。
 
  二、農機推廣新成果
 
  1.農機主動融合,觀念改變。以往福建省農機部門的同志缺乏“大農業”的思路和格局,眼中作物品種單一、手中技術力量單一,眼里只看到了水稻一些主要農作物,合作社也只了解農機合作社,其他果茶菜菌等農業信息知之甚少,農機工作和廳里一些重點工作沒有關聯、沒有結合,制約了農機行業發展,很難做大做強。今年的試點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全省農機部門形成了機藝融合的良好局面。觀念上不再簡單地認為農機農藝融合就是農機服從農藝,現轉變為農機農藝要相互適應。比如建寧的制種插秧機,以前為了適應當地種植習慣,全國尋遍制種專用插秧機,選定了5寸8行插秧機,但廠家技術力量、生產能力都不能很好地保證生產,難以形成規模經營。今年農機部門轉變了思路,選用洋馬7行7寸的通用插秧機,通過農藝上的改變,來實現制種插秧,目前試驗示范的效果很好!不僅產量有所增長,關鍵是作業的質量、效率大大提高。
 
  2.推廣方式拓展,氛圍改變。現場會、機具演示和培訓班等常規推廣方式外,今年廣泛利用新媒體來進行技術培訓和農機宣傳,比如農機推廣微信群、農機合作社群等,通過這種更快速的即時通訊工具,跨平臺溝通,與常規的推廣宣傳方式相比,更靈活、智能、快速。暑假期間,福建工程學院機械學院在松溪農機站帶領下,走進松溪農機企業和各農機合作社,實踐團與松溪農機隊員航拍抖音齊上陣,時尚輕松普及農機知識。
 
  3.薄弱環節突破,技術提升。通過試點縣(試點)工作開展,全省一些作物的機械生產薄弱環節得以突破,比如,泉州花生機械收獲和平潭的甘薯機械種植、機械收獲等,通過積極探索都得到有效解決。花生收獲作業是花生生產過程中辛苦、成本高的一個環節,也是制約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一個關鍵環節,泉州新引進的花生收獲機作業效率大大提高,省時、省力、省錢,因南北方農藝差異、品種不同的問題,也正在改進優化。平潭甘薯機械種植和收獲通過3年的試驗改進,和3年的現場示范推廣,解決了當地甘薯生產全程機械化問題,甘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平潭甘薯”2018年取得部級“綠色農產品”認證,政府將甘薯列為當地首要特色農產品扶持,通過甘薯機械化、綠色化生產,推動甘薯往品牌化發展,有力帶動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