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熱點關注】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4266號建議的答復中表示,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自2015年打響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會同有關部門,著力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重點工作,加強政策、典型示范、項目帶動,加大政策扶持,在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湖北南漳:重治面源污染助力綠色發展
湖北襄陽南漳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指引,按照襄陽市“高質量”發展總要求,切實從農業投入品、標準化生產、測土配方、綠色防治等方面入手,堅持“監管、推廣、治理”三舉措,嚴格落實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農業發展初步實現了綠色崛起,鄉村振興再度邁上了新征程。
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一是推廣病蟲草害統防統治,通過召開病蟲草害防治現場會,在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生產上全面開展綠色統防統治,全年累計綜合防治面積201.3萬畝次,統防統治率達90.8%。同時,通過配套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手段,落實綠色防控面積18萬畝,占全縣農田總面積的24.3%。二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今年來,我們在全縣累計化驗土樣537個,檢驗檢測土壤成分2797項次,并根據檢測結果發布施肥配方12個,推廣配方施肥65.5萬畝次,覆蓋率達95%。三是推廣標準化生產,按照農作物有機生產標準,擴展推廣“三品一標”標準化生產技術,目前,全縣已創建和認定標準化生產基地45萬畝,“三品一標”認證總數151個。
同時扎實開展污染綜合治理。今年,全縣夏收作物小麥和油菜生產面積分別為47萬畝和4.5萬畝,秸稈總產約18.88萬噸, 在秸稈禁燒工作上,我們結合各地實際,通過秸稈粉碎還田和腐熟還田等方式,綜合利用秸稈17.4萬噸,利用率達92%。此外,我們還扎實開展地表徑流國控監測點觀測工作,收集與送檢降水樣品21個、灌溉水樣品4個、作物樣品9個、秸稈樣品9個,建立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29個,為及時有效防治與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提供了科學依據。
廣東陽江全面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近年來,廣東陽江市通過化肥農藥減量、秸稈資源化利用等措施,農業環保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陽江將對農村面源污染進行全面治理,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化學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江城區城西街道的早稻較早進入收獲期。近日,在該街道阮西村上寨自然村,稻谷已經全部收割完,只見秸稈覆蓋在農田上,無人機來回飛旋。市植保種子土肥站聯合市農機推廣中心正在示范推廣腐稈劑使用。
去年,農戶還要肩挑水桶或者背著藥箱噴灑,一畝地的劑量要勾兌100公斤清水,今年用無人機噴灑,只需要將腐稈劑直接填裝進藥箱。裝滿10公斤的藥劑,無人機一次噴灑10畝農田的稻稈,只需要半個小時。
秸稈焚燒一直是各地環保整治工作的難題。村支書阮太平說,在過去,對農民禁也不是勸也不是,因為沒有去處,直接還田又影響耕耙,只能一把火燒掉。去年村里的早造和晚造都開始使用腐稈劑,秸稈在農閑時候就充分腐熟,施用同量的化肥,種出的水稻長勢更好產量更高,農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現在都自覺購買使用。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陽江已在全市范圍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推進及實施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和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通過示范帶動,廣泛宣傳,以及依托覆蓋所有村鎮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推廣綠色生態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模式。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襄陽市農業委員會、陽江日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