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編輯視角】經常網購的人會發現,今天的淘寶天貓又雙叒叕推出活動了,這是為什么呢?小編及時了解了一下,這都是因為“無現金”概念的提出。
2015年的8月8日,微信支付提出了“無現金日”的概念,提出了“現金,再見”的口號,騰訊公益、*銀行及全國80000家商戶共同參與了此次公益行動。這是移動支付節日,并將之后每年的8月8日定為“無現金日”。此后,支付寶在 2016 年年底提出“無現金”的概念,2017 年 8 月,支付寶正式提出“8.8 無現金城市周”。
隨著“無現金”概念的愈加火熱,也引起了很多爭議。2017年,人民銀行總行認為螞蟻金服提出的“無現金”概念中一些宣傳和做法干擾了人民幣的正常流通,因此建議各下級分行參照武漢分行的做法,提醒螞蟻金服低調宣傳“無現金”,不許拒收人民幣。在那之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關于“無現金”的宣傳就消失了。
盡管如此,我們不得不說,電子支付對于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使用移動支付、刷卡等形式更為低碳、便捷,這也是在倡導一種更為低碳、前沿、智慧的生活方式。
基于互聯網而形成的電子支付
21世紀,互聯網應用愈加廣泛,功能不再只局限于信息共享,商業貿易活動也逐步進入這個領域,電子商務迅速發展,電子支付緊跟潮流。從淘寶京東購買商品、出行交通手機支付到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以及網絡水電繳費等無一不顯示出電子支付的強大影響力。
2017年,由騰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所和法國咨詢公司益普索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無現金社會的報告,該份報告在中國的324個城市中,調查了超過6500名居民使用移動支付的情況。報告顯示,40%的中國人外出時所帶現金不足100元,而52%的人所使用的現金占其月消費的20%。超過70%的受訪者說,身上的100元現金夠他們用一個多星期,84%的受訪者稱只帶手機不帶現金出門很“方便”。
互聯網掀起農業大變革
“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技術力量不斷推動人類創造新的世界。互聯網,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范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人類正站在一個新的時代到來的前沿。”
——《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農業”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通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聯,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
智慧農業的主要特點是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而實現智慧農業為有效的一個手段就是電商對于農業的介入,從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計劃到京東的“3F”戰略,當他們不約而同將眼光放到農業上時,供應鏈深入下沉到農村市場,使得一些地區的
農產品可以借助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解決農產品產銷問題。
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不斷創新應用,其所應用的領域廣度與深度都在不斷增加,以信息化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監管信息化、服務在線化程度不斷加深。
智能化農機不斷推廣
“舍東土瘦多瓦礫,父子勤勞藝黍稷。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鐵犁牛耕作為我國傳統的農業勞作方式,傳承了數千年,以其為典型表現形式的小農經濟更是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國人。
直至工業革命后,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生產效率總算得以提高。而改革開放之后的大型綜合型農業機械被廣泛使用,農田里也逐漸出現了機器的轟鳴,這毋庸置疑標志著一個農業生產新時代的來臨。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國家的農機行業發展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如果說早期的農機只是實現了用機器代替人的純勞力替換,那么,隨著農業機械有了信息化支撐以后,智能農機的使用將更加廣泛,真正實現解放農民的雙手。機械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帶來的是機械化被賦予自動化特征,植保無人機的應用以及無人駕駛農機等新形勢都是對此的有效嘗試。
結語
互聯網時代,依托農機信息化管理系統所生成的“大數據”也有其重要意義。對于一些移動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是農業得以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而這些顯然都離不開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融合發展。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其在農機及農機行業的應用也將更加科學合理,便捷。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