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地方農機】 當前,我國糧食作物生產已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但經濟作物生產的機械化水平還有待提高。大蒜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市場上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我國作為大蒜的大生產國,大蒜生產機械化尤其重要。
山東成武縣:大蒜農機農藝“無縫嫁接”
大蒜是山東成武縣大經濟作物,每年種植規模都在40萬畝以上。但是,由于大蒜適宜收獲期短,人工作業強度大、效率低、用工多,嚴重影響了蒜農種蒜積極性,制約了大蒜產業發展。為解決人工收蒜勞動強度大,用工成本高,作業效率低等問題,成武縣農機局加大機具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力度,實現了大蒜農機農藝“無縫嫁接”,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政策扶持進一步利用好購機補貼資金的拉動作用,將
大蒜收獲機作為經濟作物機械補貼重點,引導農民購買大蒜
收獲機。
二是搞好農機農藝結合。在項目實施區域,栽種大蒜時按照機械化收獲的要求進行統一整地、施肥、筑畦,精細整地作畦。選好適宜當地作業的機型,搞好現場演示,切實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三是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狠抓機具選型、定型工作,總結形成了適合不同地域、不同種植方式的大蒜機械化收獲模式。
四是要加強示范推廣。進行平作和套種兩種模式下的作業演示,激發群眾的極大興趣,加快示范基地建設步伐,使農機化新技術在示范基地上得到充分顯示。
新疆吉木薩爾縣:機械化收割大蒜助農民增收
眼下,正是山區紅皮大蒜集中收獲的季節,吉木薩爾縣農機局急農民所急、想農民所想,上門推廣大蒜機械化生產技術。7月17日,在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小西溝村村民楊建明家的大蒜地里,他正開著小四輪用前置大蒜收獲機現場起挖他家種植的6畝紅皮大蒜。
楊建明介紹說,今年大蒜長勢良好,喜獲豐收。往年,他只能靠人工收獲,經過拋挖、剪莖、剪頭、裝袋等步驟,費工又費時,同時雇人收獲所付的工費在所有成本中就占了大頭。
今年,為充分發揮大蒜收獲機的作用,提高生產效率,確保安全生產,該縣農機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向群眾詳細講解大蒜機械收獲技術要點和機具的使用、調整、保養等方面的知識,并現場進行大蒜收獲演示。這種新型的大蒜收獲機通過小四輪
拖拉機動力傳輸,帶動特制的雙導向、分離式切刀破土、切根作業,一根根平整的大蒜便收獲在田間,不僅保證了蒜頭的品質,降低了傷蒜率,而且其功耗低、效率高、是人工收獲速度的60倍以上。
“以后我們會逐步推廣大蒜全程機械化種植,這樣每畝可節約成本千元以上,可以有效緩解山區鄉鎮種蒜人力不足、勞動強度大等現狀,這樣也有利于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吉木薩爾縣農機局工程師何雄才說。
吉木薩爾縣山區鄉鎮種植的紅皮大蒜個大、質優、享譽疆內外。今年近3000畝大蒜喜獲豐收,按照每畝地7000元左右的收益來算,僅大蒜一項,就可為當地農民增收2100萬元左右。
結語
受市場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大蒜的行情一直不穩定,忽高忽低的價格讓蒜農把握不準下一年的種植面積,再加上大蒜的生產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人工成本,雇傭工人挖蒜的價格在持續上升,因此大力推廣大蒜機械化收割,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蒜的生產效率、節約勞動力成本,同時還能穩定市場,助力農民增收。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菏澤市農機局、昌吉日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