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補貼動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產業。一國農業的發展狀況不僅關系到國內糧食安全和經濟安全,而且關系到農業直接參與競爭的能力。為保障農業和糧食安全,我國農業部多年來對農民進行各種補貼,包括種地補貼、糧食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等。基于農業在每個國家所占的重要地位,不止我國,世界各國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對本國農業實施各種幫扶政策。下面以美國和日本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國外的農業補貼情況。
美國
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始于20世紀30年伐,為了維護農業生產者的收入,美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農業支持政策。其中,主要的是制定糧食目標價格,對
農產品進行差額補貼。也就是當農產品*政府目標價格時,農場主可以根據農產品的銷售量,從政府手中獲得市場價格與政府目標價格之間的差價補貼,從而增加農場主的收入,調動其農業生產積極性。另外,為控制農產品價格下跌,美國政府還對種植面積進行限制,實行休耕補貼。這一政策一直延續到1996年。
1996年美國對原《農業法》進行了調整。在這次調整中,對保護農業資源環境、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農產品市場信息等方面的國家財政投入政策變化不大,但改變了過去對農產品價格支持的政策,將政府對農業的部分國內價格支持改為對農民收入的支持,并計劃在新法案實施的7年期間給農戶約356億美元的收入補貼。政府取消了目標價格和市場差價補貼,只保留低保護價。
到2002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新的《農業法》,對1996年《農業法》進行了調整,決定進一步增加政府對農業的撥款。該法案規定在今后10年內,政府用于農業的撥款將達到l 900億美元,比現有的《農業法》所確定的撥款增加了近80%。由此,美國農業補貼大幅提高了補貼水平,并調整了補貼方式,通過銷售貸款補貼、固定直接補貼和反周期補貼三道保護線,對種植小麥、玉米、大米、棉花、油料的農場主提供收入補貼,構成嚴密的收入安全保護網;同時擴大了補貼范圍,除了繼續對大米、小麥、玉米、高粱、棉花等農產品進行補貼外,又把大豆、油料、花生等產品納入固定直接補貼和反周期補貼范圍,把水果、蔬菜等農產品也納入了補貼范圍;另外補貼分配相對集中,巨額補貼主要流向少數大規模農場,據美國農業部估計,按新《農業法》的補貼方式,目前30%的大農場將獲得70%的補貼,這將有利于擴大農場規模和增強競爭力。
日本
日本十分重視維護農業,為農業供給很多補助。日本農業因而被稱為“寵壞了的農業”。在日本農林水產省的主頁上,包含林野廳和水產廳在內,五花八門的補助項目高達約470種,農田維護和災禍防治、土地改良、根底水利、森林病蟲害防治等,農林牧漁各方面都得到了體貼入微的補助。補助目標有包含全部農業的,也有幾種是對特定目標的專門補助。日本農業補助分為軟件補助和硬件補助,硬件補助的目標包含機械、設施等,達到約400種,主要包含“建造強壯農業補助金”和“農業、食物工業競爭力強化幫助項目”等,而軟件補助的目標則是協議會、推進會議、調查項目、實證項目等。
結語
美國和日本都是農業發達國家,無論是農業技術還是農業現代化水平都走在我們前面。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主要發達國家農業補貼有著強度逐漸增強、補貼方式從價格補貼轉向收入補貼以及補貼環節從農業流通領域轉向生產、科技與環境領域等特點和趨勢,我國目前處在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基于我國基本國情和農業經濟實際,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實施方案或許可以借鑒一二。.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趣聞、財經指數,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