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編輯視角】伴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農業機械對推進農業發展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農業機械不僅成為農業生產工具,也成為機手農忙季節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農機本身構造及設計的特殊性,多數齒輪、皮帶、刀片裸露在外,使得農機在操作過程中產生更多的安全風險因素,近年全國各地有關農機事故的報道屢見不鮮,農機手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實施農機保險政策刻不容緩。
早在2013年,國家頒布了《農業保險條例》, 明確了保險機構經營有政策支持的涉農保險的相關規定,賦予了農機保險屬于涉農保險的法律地位,是政府有關部門推進農機保險事業發展的法律依據。在這之后,各地政府也在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農機保險路子,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
江蘇:農機保險已在全省全面實施
江蘇省在2015年開始在部分市縣試行農業機械綜合保險,由于其具有保障范圍廣、保障程度高、操作簡便以及符合農機使用特點等優勢,受到了機手和保險部門的歡迎。因為效果明顯,2017年,江蘇將該保險在省內全面推行。
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局長沈建輝介紹,2017年全省參保農業機械13.7萬臺次,累計保費6300萬元,各級財政補貼超過4000萬元,平均每臺機械享受300元左右。“雖然去年參保農機達到13.7萬臺,但這項工作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而且未來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沈建輝表示,下一步江蘇省重點工作是統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著力解決部分地區大量老舊農業機械沒有注冊登記或定期檢驗以及農民培訓、領證等難題,破除參保障礙,爭取利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力爭全省農機參保率達到90%以上,總保費收入超過1億元。
河北:農機保險農戶承擔部分不超過20%
2016年12月,河北省農業廳(省農工辦)、省財政廳、河北保監局聯合印發《河北省政策性農機保險實施方案(試行)》,從2017年起在全省實施。河北省是繼江蘇省之后,在*二個以三部門名義專門對政策性農機保險作出安排部署的省份。
方案規定,省財政廳在2017年年度預算中協調安排1600萬元,專門用于對
拖拉機交強險、拖拉機和
聯合收割機綜合險(包括農業機械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操作人員責任險)進行補貼。補貼方式為:省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自愿開展政策性農機保險工作的試點縣(市、區)給予保費補貼支持。省級財政對財政直管縣和貧困縣的保費補貼比例為50%,對其它縣(市、區)補貼比例為40%,各設區市、縣(市、區)財政補貼比例自行確定,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比例原則上不低于80%,農戶承擔部分不高于20%。
寧夏中衛市:實施政策性農業機械保險
近日,寧夏中衛市采取“政府引導、財政補貼、農機和保險公司協同運作”的方式,實施政策性農業機械保險。保險費用由市、縣(區)財政補貼70%,投保人只需承擔30%。根據參保險種不同,賠償金額5萬元至45萬元不等。
據了解,凡是納入農機管理的
微耕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自走式植保機、全日糧飼料混合攪拌機等農用機械在全市擁有、使用農業機械的農民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單位均可參保。在賠償金額上,操作人員和第三者人身傷亡高均賠付20萬元,農機損失高賠付5萬元,總保險金額達到45萬元。
結語
雖然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已達到一定水平、農民收入較之前獲得大幅增長,但大型農機具的損壞和事故帶來的巨大損失對農民來說還是無法承受的,開展農機保險業務對避免農民“多年致富,一災致貧”現象有極大的積極作用,可以使農戶以較少的投入獲得穩定的經濟保障,促進農民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保證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開展農業機械保險是對政策性農業種植業保險作用的一種延伸,是保障農村整體穩定的支撐,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和諧鄉村的后盾。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機化導報、河北新聞網,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