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機網 一周看點】近日,新華社發表時評文章《治理秸稈焚燒要有農民視角》,讀后五味雜陳,頗多感想。文章指出,秸稈焚燒污染環境是廣大農村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背后是當地農村生活改善、農業生產高速發展與秸稈資源有效利用不足之間的矛盾,要破解這個難題需要有農民視角。
秸稈焚燒問題不斷根源在哪里?
單憑行政手段的強制干預,甚至靠罰款力度的不斷增加,永遠都不會是一個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佳方法與途徑。原因就在于,這種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農民的需求與感受,也就是新華社記者評論中所說的“沒有農民視角”。
點擊查看詳情
露天焚燒秸稈是當下一個新問題。聯產承包之前,顆粒歸倉、寸草歸堆,秸稈按人頭分配給農戶升火做飯,農民們把它當寶貝。如今,家用電器,升火做飯用的是液化氣。秸稈成了廢物,不是燒掉就是扔掉。
秸稈禁焚要找對門路
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既要堵更要疏。近年來,各地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有效果,但不明顯。究其原因,只禁不疏,秸稈綜合利用方面仍有較大的空間。
點擊查看詳情
市場競爭白熱化,企業間對于資源的爭奪戰也是愈演愈烈,爭奪過程中出現的不正當手段以資源剽竊為惡劣,正是這種剽竊行為導致了農機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不足、重復產出等弊病,成為了羈絆農機產業快速升級的“絆腳石”。
農機企業與經銷商之間為何“矛盾重重”?
2017年中國農機展,10月25日在武漢召開,江西省贛州市農機局受邀參觀。通過兩天的展會觀覽,和農機企業、經銷商的交流,聽到了一些來自農機企業的心聲,了解到幾點目前階段農機企業與經銷商普遍面臨的問題。
點擊查看詳情
一個行業從0到1的破土而出,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欣喜地看到,在
農用無人機的世界舞臺上,終于有了中國的一方天地。
農用無人機健康發展還需“多方匯力”
我國農用無人機在這條追趕比超的道路上,中國正創造著一個個奇跡。盡管近幾年成績斐然,令人振奮,但不可否認,仍存在不小差距。一個新興行業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匯聚多方力量。
點擊查看詳情
自開展“263”專項行動以來,宜興按照“禁養區關停、非禁養區拆治并舉”的工作思路,采取調整結構、協議拆除、曝光督辦、掛賬銷號、督查追責等措施,著力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
宜興提前完成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
日前,隨著萬石鎮江蘇新坤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關停拆除,宜興市禁養區內的所有畜禽養殖場100%實現關停退養,提前4個月完成無錫市下達的任務。至此,今年來已關閉并拆除禁養區畜禽養殖場83家。
點擊查看詳情
對于中國而言,在一體化態勢愈發明顯的當下,中國農業該往何處去?我們還有發展機會嗎?
農業領域的七個紅利等著我們去收獲
“農業領域,我們充滿了機會。”因為,至少有七個紅利在等著我們去收獲。農業將是下一個產業發展的風口。
點擊查看詳情
為建立健全“糧改飼”產業鏈融合發展有效對接機制,推動“以養帶種,種養結合”,更好地發揮青貯玉米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增加農牧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
青貯玉米機迎來發展利好時期
據了解,2016年,中央財政對于“糧改飼”的補貼增加到10億元,試點范圍擴大到“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17個省份的121個試點縣,落實種植面積678萬畝,減少普通玉米339萬噸,占試點地區玉米總產量的7.3%。
點擊查看詳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