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本站原創】 從我國大力推行糧食作物機械化生產以來,各方面都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但是在蔬菜機械化生產方面,還存在很多薄弱的環節,綠葉菜的機械化采收便是一大難題。
發展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既是刻不容緩 又要假以時日
現狀
目前我國蔬菜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相當低,蔬菜生產機械化仍處于初始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更是相差甚遠。
我國是蔬菜生產和消費大國,常年生產的蔬菜囊括14大類150多種,種類如此繁多,而地區之間的差異化種植,導致蔬菜種植無法實現統一的種植規范,沒有統一的種植標準,便難以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其次,由于蔬菜生產環節多、機具品種多、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導致蔬菜機械化生產和使用成本較高,如此一來,農戶購置蔬菜機械的積極性便會受到影響;再次,蔬菜機械進入購機補貼目錄的產品相對較少,有的因成熟度不高無法列入補貼名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農戶的購買熱情;另外,創新能力不足,短板凸顯也是蔬菜機械化實施過程中的攔路虎,目前,耕整地環節基本可以解決,種的環節也已部分解決,難就難在采收上,尤其對于綠葉菜而言。
探索
對于“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的上海市民而言,綠葉菜是上海人的餐桌標配,如何實現蔬菜的機械化生產,上海相關部門也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2012年上海市農機所與相關公司合作,從意大利引進了精細耕整作畦機、精量
播種機和綠葉菜
收割機等葉菜類生產機械,成立《蔬菜生產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研究》課題組,在不斷的改進與試驗下,前后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研究出了進口機械的同款國產樣機,其作業效果基本達到了進口機械作業水平。
到2014年11月,臺國產綠葉菜收割機樣機終于完成,在上海市農科院莊行基地進行生產性試驗應用后獲得相關專家肯定。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上,上海市農機所從未停下腳步。目前農機所已研發出適應上海現有8萬畝設施大棚使用的小型履帶式蔬菜
收獲機樣機,該收獲機采用機電液一體化先進技術和模塊化結構設計,運用智能測控技術,割臺全液壓地面仿形隨動,底盤采用一機多用設計理念,提高機具利用率和機動性。與此同時,棚內用小型耕種機具也在積極研發中。
融合
加快蔬菜農藝和農機的融合:由于蔬菜品種繁多,在種植上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使得蔬菜機械化種植對機械的要求相較于糧食機械來說嚴格得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則需要集工程、機械、信息和農藝技術于一體,也要求農藝科技人員和農機制造商相互配合。一方面,在農藝上,農藝師應結合農機發展需求開發和推廣適合機械化作業的農藝,如統一行距與株距、統一栽培模式等,在同一區域盡可能使用統一、規范、標準的農藝;另一方面,農機制造商應從農藝的角度研發蔬菜機械,讓農機適應農藝,充分發揮二者相輔相成的作用,使蔬菜生產機械化事業再上新臺階。
結語
10月26日,2017年中國蔬菜生產機械化發展論壇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要實現蔬菜產業的提質增效,發展機械化勢在必行。盡管目前我國的蔬菜機械化生產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各方都在積極探索、攻堅克難,發展蔬菜機械化事業既是刻不容緩,又要假以時日。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部分資料參考:東方城鄉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