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本站原創】導語:我國農田水利經過數十年的建設與發展,有效灌溉農田面積已由1996年的50381.00千公頃(約7.5億畝)增加到目前的65872.60千公頃(約9.8億畝)。中國正在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量,養活著世界20%的人口。
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如何實現零增長?
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但淡水資源卻并不豐富。我國擁有世界上2.8萬億立方米的淡水資源,位居*六位,在40多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中位居前列。
降水是我國河川徑流的主要補給來源,全國降水量的44%轉化為徑流,平均徑流深284.8mm。而我國降水量受海陸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水資源的地區分布與耕地的分布很不適應。南方耕地面積只占全國的35.9%,水資源占總量的81%,畝均水量是全國均值的2.3倍。北方黃河、淮河、海河、遼河四大流域片的耕地多、人口密,淡水資源量卻只有全國的19%,畝均水量也僅為全國均值的15%。
有關數據顯示,農業灌溉用水量是*用水總量的70%,利用率很低,浪費嚴重。據估計,*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長,其余63%都被浪費掉了。因此,提高灌溉技術是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的“后一公里”。
目前,我國共有設計灌溉面積 30 萬畝及以上的灌區 456 處,有效灌溉面積 2.8 億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 15%,灌區內生產的糧食產量、農業總產值均超過全國總量的 1/4,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50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8億畝。實施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采、南方節水減排等區域規模化節水灌溉,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2億畝。“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2,為全國糧食產量“十二連增”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6年水資源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活用水量同比增加28.1億立方米,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同比增加19.9億立方米,農業節水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作出積極貢獻。
2017年來自水利部的新消息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農業節水灌溉不斷提速。5年來,全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節水灌溉面積超過3億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已達0.542。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
筆者結語
綠色發展是農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比如:現如今人們熱衷于綠色有機食品,生態環境,農家樂等生態農業。同時,我國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的水資源需求量增加,更加凸顯了農業節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要求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數達到 0.64,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 0.49 以上,節水能力達到 100 億立方米。因此,、節能環保將是灌溉設備制造商們的一個研發方向。
中國農機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經濟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