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本站原創】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了當一名發明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這個童年的夢想很多人大概已經忘了,就算想起來也只會笑嘆年少不懂事,發明家豈是想當就能當的,但是我們永遠也不要小看一個人的潛能,如今,搞發明已經不再是發明家的“”了,作為站在農業領域一線的農民,對農業的了解可能比發明家或者農業機械制造者更勝*,他們更懂農民的需求,于是農民發明家應運而生,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民間那些發明家和他們發明的農機。
農民工逆襲成大學客座教授 看吳洪珠的發明之路
只有初中文憑的農民工吳洪珠喜歡機械,更喜歡鉆研。由于膠州是有名的土豆之鄉,每到土豆收獲的季節,村民們便累得腰都直不起來,為了讓村民們不這么辛苦,吳洪珠想到研發
土豆收獲機,1999年,他研發出臺土豆
收獲機,受到村民的廣泛歡迎,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市場的需要,吳洪珠的土豆收獲機不斷改良換代,如今,已研制到了第18代,第19代正在調試中,預計明年能上市。
黃坊村遠近聞名的“發明家”黃蘭卿 發明新型旋耕機
說起黃蘭卿,遠近的鄉親們都不陌生,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發明家”,成功對旋耕機進行改良創新,克服了過去犁刀式旋耕機稻草等雜物容易纏繞在滾軸上,清理起來極其費勁的難題;也改善了飛快旋轉的犁刀碰上石塊,讓犁刀甚至用于固定犁刀的犁刀座造成斷裂或彎曲等種種弊端。這款耐用又好用的新型旋耕機經過多次的現場比對演示,逐漸獲得了村民的認可,黃蘭卿還因此成立了旋耕機生產公司。
孫元國:28年發明改新之路造就的農機發明革新專家
上世紀90年代,由于洪澇災害,普通機車無法下地給秋收造成很大困難,孫元國便開始默默潛心研究,經過幾次失敗后,他將原來進口葉尼賽輪式收割機改裝成半鏈軌,成功地解決了秋澇陷車的難題。經他改裝的收割機,安全耐用,不僅解決了農民的難題,也為他接下來的研制帶來了動力。
之后,孫元國又成功將E514收割機改裝成外置油缸控制,解決了E514收割機在作業時漏油的現象;研制出了圓盤式皮帶傳動掃路機,用于農場道路作業,目前廣泛用于周邊村鎮的道路清掃。此后,他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歷經近三年的時間,研發了一款多功能高稈作物植保機,破解了高稈農作物中后期田間管理無法進行的難題……這些僅僅是孫元國研發的機械中應用廣的幾項。據不完全統計,經他手改裝的各種機械達20余項。孫元國28年來從沒間斷過自學鉆研和發明創造,如今已經成為呼倫貝爾嶺南地區頗有影響的農機發明革新專家。
當下,中國正在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新型職業農民,懂技術非常重要,農機手不僅需要熟練操作農機,還得時刻鉆研創新。新時代下,農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時代在召喚農民進步,這些農民發明家便做出了很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