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推薦展會
更多 > >
推薦專題
更多 > >
江蘇有效落實農機補貼惠農政策
nongjx導讀:江蘇省是我國農業機械化起步zui早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30年以來,江蘇農機化事業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在改革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全省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2013年江蘇省農機化發展成效顯著,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農機作業水平再創新高,農機安全再現新業績。多項指標居*列,已在全國進入了農機化發展中的中級階段,并正向階段過渡。
農機補貼政策效果反應良好
全省全年使用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4.84億元,補貼各類機具21萬臺,受益農戶7.8萬戶,再創歷史新高。從各地執行情況和農民購機需求看,全省突出社會化服務主體培育,加快關鍵技術示范推廣,優化農機裝備結構,補貼機具呈現新特點:一是水稻插秧機結構逐步優化。新增插秧機超過2萬臺,達到2.2萬臺,比上年增長5000臺,其中乘座式插秧機超過5000臺,全省插秧機總保有量達10萬臺以上,機插秧總面積達2400萬畝。二是75馬力以上拖拉機及配套秸稈機械化大幅增長。全省新增大中型拖拉機1.7萬臺,配套秸稈還田機1.8萬臺,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秸稈機械化還田目標任務。三是谷物聯合收割機繼續快速發展。推廣1.8萬臺套。四是設施農業機械需求旺盛。新增大棚卷簾機、田園管理機、投餌機、增氧機、保鮮庫、節水灌溉及植保機械等12萬臺套以上,推動了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農機補貼實施辦法更加完善
?。ㄒ唬﹪栏裱a貼對象、規范經銷商管理。農機補貼對象為:省域內從事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為目的而購置農業機械的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在我省當地承包土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我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與往年相比,2013年三種補貼對象前面刪除“直接”兩字,與農財兩部實施指導意見中補貼對象描述相一致。進一步加強了經銷商的規范化管理,經銷商的資質條件、確定程序嚴格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經營行為的通知》(農辦機〔2012〕19號)規定執行,我省同時明確:經銷商要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取得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能開具稅務機打發票。
?。ǘ┭a貼機具品目數量保持穩定。與上年55個品目相比較,2013年補貼品種增加到56個,仍保持相對較小的補貼范圍,有利于突出重點生產環節機具補貼和監管。
(三)補貼標準更加合理。2013年明確規定,各市縣不得對中央和省級財政補貼品目范圍內的機具實行累加補貼。適當提高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秸稈還田機、旋耕機、復式條播機的補貼標準,調減了靜電噴霧器、果樹修剪機、保鮮庫、抓草機等機具的補貼標準。
?。ㄋ模┎僮髁鞒踢M一步優化。補貼對象不僅可以到鄉鎮農機部門,還可到鄉鎮財政部門或經銷商,領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告知確認表,或從省農機化信息網上自行下載打印后,再到鄉鎮農機部門進行登記備案,然后按規定辦理購機手續,更加便民。
有效落實惠農補貼政策
?。ㄒ唬┘訌娊M織領導,層層落實責任
全省召開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視頻會議,總結了近年來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取得的成效經驗,省與市簽訂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狀。各地認真貫徹會議精神,及時組織傳達,統一思想認識,層層簽訂責任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落實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全責、工作人員直接負責”的責任機制,做到了目標到崗、責任到人。
(二)強化政策宣傳,營造濃烈氛圍
省局及時組織編寫農機補貼政策實施操作指南、工作手冊,免費發放給市、縣、鄉鎮農機和財政部門、農機企業和經銷商、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民機手,在新華日報、江蘇衛視、江蘇農業科技報、部門等進行宣傳,并利用送農機下鄉、江蘇農機展等活動,開展政策宣講與咨詢。許多市、縣利用當地電視、廣播、報紙、政府、平安農機通,廣泛宣傳政策。4月中旬,江蘇省財政廳、省農機局聯合組織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集中采訪宣傳活動。
?。ㄈ╅_展分類指導,加強業務培訓
省農機局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全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指導與業務培訓工作的通知》,組織全省各級農機部門主要負責人和農機補貼管理人員赴中國農業大學培訓,參加農業部農機化司舉辦的基層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人員培訓班。各市、縣按省局通知要求,將購機補貼政策與農機化重點工作相結合,舉辦了形式多樣的培訓班。全省從政策培訓入手,切實加強對基層農機部門、補貼機具經銷企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與指導。
?。ㄋ模┮幏恫僮鞒绦?,嚴格監督管理
修訂了《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制度》、《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信息公開制度》和《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投訴信訪管理制度》。全省及13個市均在上開通了專欄,充實了農機補貼信息公開內容。省農機局、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情況監督檢查的通知》,8月份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專項監督檢查,通報了督查結果,提出了明確的整改意見。根據群眾反應,經相關縣(市、區)農機主管部門核實,按規定取消了阜寧新區農機市場有限公司等9家農機經銷企業的補貼經銷資格,取消了灌南縣八達農業機械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經銷商的補貼辦理資格。
(五)加大績效管理力度,確保實施效果
為切實做好農機購置補貼績效管理工作,加快形成部門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整體推進的績效管理工作格局,省農機局與省財政廳聯合出臺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主要評估工作責任制的落實、關鍵環節控制、實施進度、實施效果、社會評價等內容。通過實施延伸績效管理,全省建立起以結果為導向的監測與評價體系,及時掌握資金使用、政策落實進展情況,客觀評價實施成效、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等情況,查找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年度農機補貼資金分配和工作管理經費下達相掛鉤,調動各地規范、、廉潔實施補貼政策的積極性。
江蘇未來五年農機化水平或打78%以上
到2015年,江蘇省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78%以上,全省糧食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蘇南等有條件地區基本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到2020年,全省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在全國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江蘇未來五年農機化技術的科學發展至關重要,農機部門要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以及省農機局制訂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為目標,創新科學技術研究。要以省農機局今年初批準成立組建的秸稈、油菜、設施農業、玉米生產機械化4個技術專家組為支撐平臺,帶領廣大農機科技工作者破難題、攻難關。進行科技創新開發出既符合江蘇特點、時代特色,又可進入外省走向外部世界市場的可靠安全、節能環保、新型實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深受國內外農民百姓歡迎的高性能農業機械產品。為江蘇十二五農機化事業的跨越騰飛,創新農機化技術推廣模式,為三農和農業的持續長遠發展,有力保障提供農業機械的新技術新裝備,為中國和世界農業生產作出江蘇農機界的新貢獻。
2013年是實施農機補貼政策的第十年。我省對列入補貼目錄的機具實行了“全價購機、資金直補、普惠制補貼、縣級結算”的操作試點。各地規范操作,強化監管,充分發揮補貼政策引導作用,將補貼資金投向機插秧、秸稈機械化還田等農機化重點工作及“春耕”、“三夏”、“三秋”急需的農機具,補貼機具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為全省農機化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本文來源:中國農機總網)
農機補貼政策效果反應良好
全省全年使用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4.84億元,補貼各類機具21萬臺,受益農戶7.8萬戶,再創歷史新高。從各地執行情況和農民購機需求看,全省突出社會化服務主體培育,加快關鍵技術示范推廣,優化農機裝備結構,補貼機具呈現新特點:一是水稻插秧機結構逐步優化。新增插秧機超過2萬臺,達到2.2萬臺,比上年增長5000臺,其中乘座式插秧機超過5000臺,全省插秧機總保有量達10萬臺以上,機插秧總面積達2400萬畝。二是75馬力以上拖拉機及配套秸稈機械化大幅增長。全省新增大中型拖拉機1.7萬臺,配套秸稈還田機1.8萬臺,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秸稈機械化還田目標任務。三是谷物聯合收割機繼續快速發展。推廣1.8萬臺套。四是設施農業機械需求旺盛。新增大棚卷簾機、田園管理機、投餌機、增氧機、保鮮庫、節水灌溉及植保機械等12萬臺套以上,推動了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農機補貼實施辦法更加完善
?。ㄒ唬﹪栏裱a貼對象、規范經銷商管理。農機補貼對象為:省域內從事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為目的而購置農業機械的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在我省當地承包土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我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與往年相比,2013年三種補貼對象前面刪除“直接”兩字,與農財兩部實施指導意見中補貼對象描述相一致。進一步加強了經銷商的規范化管理,經銷商的資質條件、確定程序嚴格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經營行為的通知》(農辦機〔2012〕19號)規定執行,我省同時明確:經銷商要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取得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能開具稅務機打發票。
?。ǘ┭a貼機具品目數量保持穩定。與上年55個品目相比較,2013年補貼品種增加到56個,仍保持相對較小的補貼范圍,有利于突出重點生產環節機具補貼和監管。
(三)補貼標準更加合理。2013年明確規定,各市縣不得對中央和省級財政補貼品目范圍內的機具實行累加補貼。適當提高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秸稈還田機、旋耕機、復式條播機的補貼標準,調減了靜電噴霧器、果樹修剪機、保鮮庫、抓草機等機具的補貼標準。
?。ㄋ模┎僮髁鞒踢M一步優化。補貼對象不僅可以到鄉鎮農機部門,還可到鄉鎮財政部門或經銷商,領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告知確認表,或從省農機化信息網上自行下載打印后,再到鄉鎮農機部門進行登記備案,然后按規定辦理購機手續,更加便民。
有效落實惠農補貼政策
?。ㄒ唬┘訌娊M織領導,層層落實責任
全省召開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視頻會議,總結了近年來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取得的成效經驗,省與市簽訂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狀。各地認真貫徹會議精神,及時組織傳達,統一思想認識,層層簽訂責任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落實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全責、工作人員直接負責”的責任機制,做到了目標到崗、責任到人。
(二)強化政策宣傳,營造濃烈氛圍
省局及時組織編寫農機補貼政策實施操作指南、工作手冊,免費發放給市、縣、鄉鎮農機和財政部門、農機企業和經銷商、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民機手,在新華日報、江蘇衛視、江蘇農業科技報、部門等進行宣傳,并利用送農機下鄉、江蘇農機展等活動,開展政策宣講與咨詢。許多市、縣利用當地電視、廣播、報紙、政府、平安農機通,廣泛宣傳政策。4月中旬,江蘇省財政廳、省農機局聯合組織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集中采訪宣傳活動。
?。ㄈ╅_展分類指導,加強業務培訓
省農機局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全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指導與業務培訓工作的通知》,組織全省各級農機部門主要負責人和農機補貼管理人員赴中國農業大學培訓,參加農業部農機化司舉辦的基層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人員培訓班。各市、縣按省局通知要求,將購機補貼政策與農機化重點工作相結合,舉辦了形式多樣的培訓班。全省從政策培訓入手,切實加強對基層農機部門、補貼機具經銷企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與指導。
?。ㄋ模┮幏恫僮鞒绦?,嚴格監督管理
修訂了《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制度》、《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信息公開制度》和《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投訴信訪管理制度》。全省及13個市均在上開通了專欄,充實了農機補貼信息公開內容。省農機局、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情況監督檢查的通知》,8月份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專項監督檢查,通報了督查結果,提出了明確的整改意見。根據群眾反應,經相關縣(市、區)農機主管部門核實,按規定取消了阜寧新區農機市場有限公司等9家農機經銷企業的補貼經銷資格,取消了灌南縣八達農業機械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經銷商的補貼辦理資格。
(五)加大績效管理力度,確保實施效果
為切實做好農機購置補貼績效管理工作,加快形成部門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整體推進的績效管理工作格局,省農機局與省財政廳聯合出臺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主要評估工作責任制的落實、關鍵環節控制、實施進度、實施效果、社會評價等內容。通過實施延伸績效管理,全省建立起以結果為導向的監測與評價體系,及時掌握資金使用、政策落實進展情況,客觀評價實施成效、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等情況,查找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年度農機補貼資金分配和工作管理經費下達相掛鉤,調動各地規范、、廉潔實施補貼政策的積極性。
江蘇未來五年農機化水平或打78%以上
到2015年,江蘇省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78%以上,全省糧食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蘇南等有條件地區基本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到2020年,全省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在全國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江蘇未來五年農機化技術的科學發展至關重要,農機部門要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以及省農機局制訂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為目標,創新科學技術研究。要以省農機局今年初批準成立組建的秸稈、油菜、設施農業、玉米生產機械化4個技術專家組為支撐平臺,帶領廣大農機科技工作者破難題、攻難關。進行科技創新開發出既符合江蘇特點、時代特色,又可進入外省走向外部世界市場的可靠安全、節能環保、新型實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深受國內外農民百姓歡迎的高性能農業機械產品。為江蘇十二五農機化事業的跨越騰飛,創新農機化技術推廣模式,為三農和農業的持續長遠發展,有力保障提供農業機械的新技術新裝備,為中國和世界農業生產作出江蘇農機界的新貢獻。
2013年是實施農機補貼政策的第十年。我省對列入補貼目錄的機具實行了“全價購機、資金直補、普惠制補貼、縣級結算”的操作試點。各地規范操作,強化監管,充分發揮補貼政策引導作用,將補貼資金投向機插秧、秸稈機械化還田等農機化重點工作及“春耕”、“三夏”、“三秋”急需的農機具,補貼機具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為全省農機化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本文來源:中國農機總網)
上一篇:如何利用方向盤手感判別拖拉機故障
下一篇:旋耕機的選購 從質量下手
- 凡本網注明"來源:農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農機網,轉載請必須注明農機網,http://www.hebeigongyou.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