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推薦展會
更多 > >
推薦專題
更多 > >
江蘇盱眙“四強化”落實秸稈機械化還田補助款
nongjx導讀:近年來,農作物秸稈成為農村面源污染的新源頭。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際,總有大量的小麥、玉米等秸稈在田間焚燒,產生了大量濃重的煙霧,不僅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甚至成為殃及城市環境的罪魁禍首。據有關統計,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可生成7億多噸秸稈,成為“用處不大”但必須處理掉的“廢棄物”。因此,實行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意義重大,江蘇省盱眙縣“四強化”落實秸稈機械化還田補助資金,切實把商機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今年是實施秸稈還田補助資金新政的*年,盱眙縣為切實把上級的惠民政策落實到實處。
一是強化領導組織。縣政府成立了以一把手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農機、農委、財政等部門和鄉鎮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組織機構,由鄉鎮長擔任組長。縣、鄉、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層層落實。縣農機部門積極加強與農委、財政部門的溝通,明確各自職責,合力推進此項各自有序開展。
二是強化宣傳引導。全縣和各鄉鎮全面發動,廣泛宣傳。縣、鄉兩級政府共召開19次秸稈還田現場會,全縣共印發相關宣傳資料5萬余份,加大整體推進村的建設力度,起到建設一方、宣傳一方、帶動一方、成功一方的作用。
三是強化過程公開。按照省局秸稈還田工作會議及省局核準實施方案,我縣采取各種適宜方式,對秸稈還田的各個過程進行公開公示,特別是在作業合同簽訂和補助資金發放工程中做到全程公開,在村級公務欄和縣級政府進行7天以上公開,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四是強化落實責任。今年全縣各鄉鎮秸稈還田均按照縣總體方案進行細化落實,縣農機局會同縣財政部門認真細致地排查核準各鄉鎮實施方案;午季目標任務均層層分解落實,同時縣農機推廣站和科教科為技術做好秸稈還田工作技術指導工作;做好秸稈還田工作的檢查、督查工作,隨機抽查整體推進村和示范方、示范點,對未按要求還田作業的,對拒不改正的將直接通報并扣減補貼資金。
據了解,截至日前,江蘇省盱眙縣2013年夏季秸稈機械化還田補助資金482萬元全部兌現完畢,今年夏季小麥種植面積80.94萬畝,秸稈還田面積48.2萬畝,還田集成機插秧面積48.2萬畝,秸稈還田率60%,夏季投入秸稈還田機具4.7萬臺套,(其中大中型機具3950臺,75馬力以上拖拉機504臺),新增75馬力以上拖拉機185臺套,舉辦培訓班19期,培訓人數1230人,各鄉鎮舉辦秸稈還田現場會19次,各級新聞媒體宣傳報道24次,全面完成省局下達的目標任務。
機械化秸稈還田的作用
1、增加土壤有機質,增肥地力。秸稈中含有氮、磷、鉀、鎂、鈣及硫等元素,這些正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秸稈是豐富而又經濟的肥料資源,含有農作物必需的多種營養元素。農作物的秸稈與糧食的比為1:1~2:1。作物秸稈中有機質為15%左右,氮素0.3%~0.6%。
2、形成有機質覆蓋,抗旱保墑。秸稈還田可形成地面覆蓋,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儲存降水和提高地溫等諸多優點。據測定,秸稈直接還田,土壤的保水、透氣和保溫能力大大增強,吸水率可提高10倍,地溫提高l—2℃;還田一畝鮮玉米秸稈(1250kg),相當于增施4000kg土雜肥的有機質含量,相當于增施碳銨18.75kg、過磷酸鈣10kg、硫酸鉀7.65kg。秸稈還田可使下茬作物平均增產10%~20%。
3、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攪動表土,能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壞玉米螟蟲及其他地下害蟲的寄生環境,故能大大減輕蟲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蟲的危害程度下降30%。作物秸稈粉碎還田后,通過轉化可釋放養分,同時還通過腐殖化后使一些有機化合物縮合脫水形成腐殖質,改善土壤的結構、持水、吸水、黏結性狀,從而提高土壤自身調節水、肥、氣、熱的能力。據有關資料介紹,秸稈粉碎還田后土壤有機質和土壤孔隙度分別增加0.025%~0.150%和2%~6%,土壤容量可降低0.057%~0.167%。
4、省工增產、爭搶農時。一般情況下,機械化秸稈還田的作業成本僅為人工還田的1/4,每畝25-35元,而工效可比人工還田高40~120倍,還可增產增收。因此,機械化秸稈還田是大面積實現以地養地、建立高產穩產農田的有效途徑。
5、改善土壤環境,改造中低產田。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質,還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強度提高,接觸酶活性可增加47%。隨著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強,生物固氮增加,堿性降低,促進了土壤的酸堿平衡,養分結構趨于合理。此外,秸稈還田土壤容重可降低0.06%~0.2%,孔隙度增加3%—7%,通氣性提高,犁耕比阻減小,土壤結構明顯改善。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既可緩解化肥施用量的不足,又能獲得化肥無法達到的效果,當年即可見效。據資料介紹,每畝粉碎還田作物秸稈150~200kg,下茬可增產10%。
6、優化環境、防治污染。秸稈覆蓋地面,干旱期減少了土壤水的地面蒸發量,保持了耕層蓄水量,雨季緩沖了大雨對土壤的侵蝕,減少了地面徑流,增加了耕層蓄水量。覆蓋秸稈隔離了陽光對土壤的直射,對土地與地表溫熱的交換起了調劑作用,農田覆蓋秸稈有很好地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秸稈覆蓋與除草劑配合,提高了除草劑的抑草效果。機械化秸稈還田使秸稈中的有機質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長期以來農民大量焚燒秸稈而造成的環境污染,有利于生態農業和環保農業的發展。因此,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作為增肥改土工程和環保農業的重要技術,是目前國家重點推廣實施的農業新技術之一。
(來源:中國農機總網整理)
今年是實施秸稈還田補助資金新政的*年,盱眙縣為切實把上級的惠民政策落實到實處。
一是強化領導組織。縣政府成立了以一把手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農機、農委、財政等部門和鄉鎮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組織機構,由鄉鎮長擔任組長。縣、鄉、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層層落實。縣農機部門積極加強與農委、財政部門的溝通,明確各自職責,合力推進此項各自有序開展。
二是強化宣傳引導。全縣和各鄉鎮全面發動,廣泛宣傳。縣、鄉兩級政府共召開19次秸稈還田現場會,全縣共印發相關宣傳資料5萬余份,加大整體推進村的建設力度,起到建設一方、宣傳一方、帶動一方、成功一方的作用。
三是強化過程公開。按照省局秸稈還田工作會議及省局核準實施方案,我縣采取各種適宜方式,對秸稈還田的各個過程進行公開公示,特別是在作業合同簽訂和補助資金發放工程中做到全程公開,在村級公務欄和縣級政府進行7天以上公開,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四是強化落實責任。今年全縣各鄉鎮秸稈還田均按照縣總體方案進行細化落實,縣農機局會同縣財政部門認真細致地排查核準各鄉鎮實施方案;午季目標任務均層層分解落實,同時縣農機推廣站和科教科為技術做好秸稈還田工作技術指導工作;做好秸稈還田工作的檢查、督查工作,隨機抽查整體推進村和示范方、示范點,對未按要求還田作業的,對拒不改正的將直接通報并扣減補貼資金。
據了解,截至日前,江蘇省盱眙縣2013年夏季秸稈機械化還田補助資金482萬元全部兌現完畢,今年夏季小麥種植面積80.94萬畝,秸稈還田面積48.2萬畝,還田集成機插秧面積48.2萬畝,秸稈還田率60%,夏季投入秸稈還田機具4.7萬臺套,(其中大中型機具3950臺,75馬力以上拖拉機504臺),新增75馬力以上拖拉機185臺套,舉辦培訓班19期,培訓人數1230人,各鄉鎮舉辦秸稈還田現場會19次,各級新聞媒體宣傳報道24次,全面完成省局下達的目標任務。
機械化秸稈還田的作用
1、增加土壤有機質,增肥地力。秸稈中含有氮、磷、鉀、鎂、鈣及硫等元素,這些正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秸稈是豐富而又經濟的肥料資源,含有農作物必需的多種營養元素。農作物的秸稈與糧食的比為1:1~2:1。作物秸稈中有機質為15%左右,氮素0.3%~0.6%。
2、形成有機質覆蓋,抗旱保墑。秸稈還田可形成地面覆蓋,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儲存降水和提高地溫等諸多優點。據測定,秸稈直接還田,土壤的保水、透氣和保溫能力大大增強,吸水率可提高10倍,地溫提高l—2℃;還田一畝鮮玉米秸稈(1250kg),相當于增施4000kg土雜肥的有機質含量,相當于增施碳銨18.75kg、過磷酸鈣10kg、硫酸鉀7.65kg。秸稈還田可使下茬作物平均增產10%~20%。
3、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攪動表土,能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壞玉米螟蟲及其他地下害蟲的寄生環境,故能大大減輕蟲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蟲的危害程度下降30%。作物秸稈粉碎還田后,通過轉化可釋放養分,同時還通過腐殖化后使一些有機化合物縮合脫水形成腐殖質,改善土壤的結構、持水、吸水、黏結性狀,從而提高土壤自身調節水、肥、氣、熱的能力。據有關資料介紹,秸稈粉碎還田后土壤有機質和土壤孔隙度分別增加0.025%~0.150%和2%~6%,土壤容量可降低0.057%~0.167%。
4、省工增產、爭搶農時。一般情況下,機械化秸稈還田的作業成本僅為人工還田的1/4,每畝25-35元,而工效可比人工還田高40~120倍,還可增產增收。因此,機械化秸稈還田是大面積實現以地養地、建立高產穩產農田的有效途徑。
5、改善土壤環境,改造中低產田。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質,還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強度提高,接觸酶活性可增加47%。隨著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強,生物固氮增加,堿性降低,促進了土壤的酸堿平衡,養分結構趨于合理。此外,秸稈還田土壤容重可降低0.06%~0.2%,孔隙度增加3%—7%,通氣性提高,犁耕比阻減小,土壤結構明顯改善。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既可緩解化肥施用量的不足,又能獲得化肥無法達到的效果,當年即可見效。據資料介紹,每畝粉碎還田作物秸稈150~200kg,下茬可增產10%。
6、優化環境、防治污染。秸稈覆蓋地面,干旱期減少了土壤水的地面蒸發量,保持了耕層蓄水量,雨季緩沖了大雨對土壤的侵蝕,減少了地面徑流,增加了耕層蓄水量。覆蓋秸稈隔離了陽光對土壤的直射,對土地與地表溫熱的交換起了調劑作用,農田覆蓋秸稈有很好地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秸稈覆蓋與除草劑配合,提高了除草劑的抑草效果。機械化秸稈還田使秸稈中的有機質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長期以來農民大量焚燒秸稈而造成的環境污染,有利于生態農業和環保農業的發展。因此,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作為增肥改土工程和環保農業的重要技術,是目前國家重點推廣實施的農業新技術之一。
(來源:中國農機總網整理)
上一篇:排除玉米收獲機故障三個小技巧
- 凡本網注明"來源:農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農機網,轉載請必須注明農機網,http://www.hebeigongyou.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