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業機械在我國的普及程度逐漸提高,大宗糧食作物已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物,機械化作業顯著提高了玉米生產的效率。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不斷深入,玉米收獲機作為玉米收割的主力機型,
牧草秸稈收獲機使用量越來越大,這為玉米的及時、收獲提供了保證。牧草秸稈收獲機作為復雜的農機設備,對其進行合理的使用與維護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能夠保證糧食收獲過程的效率和經濟效益,還有利于減少牧草秸稈收獲機作業過程中的故障率并提高使用壽命,是玉米收獲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
牧草秸稈收獲機的結構原理
牧草秸稈收獲機的基本結構包括了割臺、輸送裝置、剝皮裝置、糧倉以及秸稈還田裝置等幾大部分,同時還集成了大量的液壓設備、傳感器以及傳動結構。收割作業時,割臺上的扶禾器空隙對準玉米種植行行駛,引導玉米秸稈進入割臺內部,通過摘穗輥的旋轉作用,將秸稈拉下,并在玉米果穗生長節點處實現摘穗作業。通常摘穗輥的結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導向段、摘穗段和拉莖段,用以實現導向、摘穗、拉莖功能。被摘下的玉米果穗被運送到剝皮裝置,在剝皮輥的運轉下實現剝皮作業,后被儲藏在糧倉之中,而玉米秸稈被后方的還田刀箱粉碎后撒于田間,以便于還田作業。
牧草秸稈收獲機的使用
在使用牧草秸稈收獲機作業前,必須對機械裝置的可靠性進行檢查與調整,以保證作業質量和工作效率。首先應根據玉米植株的生長特點適當調整割臺的高度,以保證摘穗段作業的可靠性。同時,根具玉米的種植密度和秸稈的粗細程度調整摘穗輥間隙,當種植密度大、秸稈直徑粗時,可將摘穗輥間隙適當調大,間隙的調整大值通常不大于12 mm,當種植密度小或秸稈較細時,可將間隙適當調小,小間隙不小于 8 mm,過大間隙可能導致玉米果穗的糧食損失增加,過小間隙易造成摘穗輥堵塞,影響摘穗效率。
標簽:牧草秸稈收獲機故障剝皮裝置主要包括剝皮輥和壓緊裝置兩部分,剝皮輥的間隙及壓緊裝置的壓力決定了剝皮效果。若果穗含水率較高,剝皮工作相對困難,可適當調大剝皮輥間隙,并增加壓緊壓力,以保證剝皮率;若玉米果穗含水率較低,則剝皮相對容易,為減少剝皮過程中的糧食損失,應將剝皮輥間隙適當調小并降低壓緊力,以避免玉米籽粒的大量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