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同作物的需水量進行灌溉,不同生長期的作物對水分的需求不一樣,作物的水分臨界期時對水分zui為敏感。
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對水分的需要量有很大的差別。例如早稻在苗期由于蒸騰面積較小,水分消耗量不大;進入分蘗期以后,蒸騰面積擴大,氣溫也逐漸升高,水分消耗量明顯增大;到孕花期蒸騰量達到zui大值,耗水也zui多;進入成熟期后,葉片逐漸衰老、脫落,水分消耗量又逐漸減小。小麥一生中對水分需要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①種子萌發到分蘗前期,消耗水不多;②分蘗末期到抽穗期,消耗水zui多;③抽穗到乳熟末期,消耗水較多,缺水會嚴重減產;④乳熟末期到完熟期,消耗水較少,如此時供水過多,反而會使小麥貪青遲熟,籽粒含水量增高,影響品質。
土壤中的水分按物理狀態可分為:毛細管水、束縛水(或吸濕水)和重力水三種。毛細管水(capillarywater)是指由土壤毛細管力所保持在土壤顆粒間毛細管內的水分。由于土壤顆粒吸附毛細管水的力量不大,毛細管水容易被根毛所吸收,它是植物吸水的主要來源。束縛水(或吸濕水)(boundwater)是指土壤中被土壤顆粒或土壤膠體的親水表面所吸附的水分,土粒愈細,比表面積愈大,吸附水就愈多,即束縛水的含量就越高。由于束縛水被膠體所吸附,因而不能為植物所利用。重力水(gravitationalwater)是指在水分飽和的土壤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能自上而下滲漏出來的水分。對于旱作物來說,重力水的作用不大,而且還有害,因為這種水分能占據土壤中的大空隙,造成土壤水多氣少,導致植物生長不良,所以在旱地及時排除重力水就顯得很重要,但在水稻土中,重力水是水稻生長的重要生態需水。
漫灌(wildfloodingirrigation)是我國目前應用的灌溉方法,它zui大的缺點是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還會造成土壤沖刷、肥力流失、土地鹽堿化等諸多弊端。近些年來,噴、滴灌技術的研究應用已經遍及全國。這種方法既可解除大氣干旱和土壤干旱,保持土壤團粒結構,防止土壤鹽堿化,又可節約用水。所謂滴灌(dripirrigation),是通過埋入地下或設置于地面的塑料管網絡,將水分輸送到作物根系周圍,水分(可以添加營養物質)從管上的小孔緩慢的滴出,讓作物根系經常處于良好的水分、空氣、營養狀態下。例如黑龍江墾區的大型噴灌機組,北京郊區的半固定滴灌系統,南方丘陵山區的固定式柑橘噴灌系統和上海市郊的蔬菜噴灌群,都在大面積上發揮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灌溉的合理與否關系著作物的收成,也關系著經濟的發展,所以合理的灌溉很重要。作物需水量和灌溉時期的確立,為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了科學依據。在具體進行灌溉時,應本著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的原則,不斷改進灌溉設施,改進灌溉方法,以解決我國單位面積灌溉用水量偏大和灌溉效益不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