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施肥前經過科學合理調整施肥比例
點擊次數:853 發布時間:2013-3-27
中國大多數地區的土壤耕地肥力狀況進行測試分析。近日托國家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資金補貼項目,各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應該利用土壤養分速測儀,對土壤耕地進行采樣測試分析,獲得大量土壤養分數據,目前初步掌握了土壤養分現狀,然后進行現代農業發展和科學平衡施肥提供了科學依據,即根據土壤養分的詳細含量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
在了解個地區的土壤養分狀況之后,需要了解肥料的一些特性,諸如緩控釋肥和配方肥的施用均能促進棉花的生長發育,促使棉花生長發育時期提前,使棉花單株結鈴數和單鈴重均優于常規施肥處理,增產增收效果顯著。緩控釋肥處理對棉花各項生長發育指標和產量的影響要大于等養分處理,說明緩控釋肥的效果要優于普通肥料,但由于肥料的價格相對較高,二者的經濟效益差距不是很大。由于緩控釋肥是在播種前全部作為基肥施入土壤,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減少了施肥的數量和次數,節約了勞動力和成本。
土壤有機質屬于中上水平是由于90%農民,家里都養殖牲蓄、積造農家肥,耕地有機肥的投入穩步增加。堿解氮含量變幅很大與當地新墾土地有關,同時也說明當地醬用番茄和棉花效益高,農民重視氮肥的施用,造成土壤氮素積累。土壤*鉀含量屬于*水平,這是新墾土地的原因。土壤總鹽含量和pH值含量部分偏高,這與當地氣候條件、土壤類型、種植結構、灌溉條件有關。
總之,土壤總鹽含量和pH值偏高的地塊,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造成其結果的原因,這與當地農民偏施化肥有關。土壤有效鐵平均值為0.78mg/kg,表現為大部分缺鐵,極少部分豐富;說明與當地種植經濟作物醬用番茄和棉花產量高、效益好有關,農民重視大量元素的施用而忽視微肥施用有關。土壤有效錳、有效銅、有效鋅表現為大部分中等和豐富,極少部分缺錳、缺銅、缺鋅,建議對敏感作物進行補施。結合當前農業生態條件和平衡施肥的原理,提出農業生產中要培肥地力作物施肥應遵循“穩氮、增磷,增施有機肥”的原則,做到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從檢測土壤養分結果看,土壤中的有機質屬中上水平,土壤中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鉀經過科學合理調整施肥比例,含量逐漸向合理平衡發展;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部分豐富,少部分缺,建議微肥施肥原則也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對微量元素較敏感的作物要進行補施微肥。
建議農民以后要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平衡科學施肥,合理灌溉,通過改良土壤來降低總鹽含量和pH值。對接好自治區認定的當地配方肥企業,大力推廣作物肥,實現科學施用“一袋子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