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山地、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難以提高是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一大問題。和平原地區相比,丘陵山區自然條件差,地塊小而分散,種植結構復雜、品種多,而且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田間道路狹窄、崎嶇且不平、道路通過性差,“先天不足”的自然條件制約了丘陵山區自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西南丘陵山區、南方低緩丘陵山區、黃土高原及西北地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為26%、49%、57%,這遠遠低于65.2%的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南方的湖南、浙江、云南、廣西等地,丘陵山區占耕地比例都占到了60%以上,為了整體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步伐,解決丘陵山區農業機械率低的問題迫在眉睫。
大力推廣中小型農機具
由于丘陵山區地形條件差,地塊細碎凌亂、坡多臺多埂多、形狀不規則,平原地區適用的大型農業機械在這里并不適用,而適合丘陵地區使用的小型農機由于規模小、研發難、成本高、利潤低,有實力的農機企業不愿涉足,小型農機企業又缺乏足夠實力,因此,適當加大小型農機的研發生產力度,加大對小型農機企業的支持、補貼力度,將會大大改善目前丘陵地區機械化問題。同時,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丘陵山區的臺地、小田塊作業的生產機械進行補貼,通過現場演示、培訓、展銷等多種方式積極示范推廣*適用的農機裝備和技術模式,進一步優化當地農機裝備結構。
發展農機合作社
農機合作社是按照農機服務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的要求,把分散經營的農機戶和農機大戶組織起來,有效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和作業效率,具有*的生命力,在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組織所無法替代的。農機合作社也是解決南方丘陵山區“無機可用”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南方典型丘陵山區縣平均每3個鄉鎮才有1個農機合作社,服務能力遠不能滿足周邊農民需要,同時選購農機難、維修農機難現象也很普遍。因此,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是加快南方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一環。
因地制宜,發展果樹產業
對于南方部分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的山地地區,可適當進行果樹種植,發展果樹產業。在南方的部分山地,如浙江中部地區的土壤性狀主要是紅黃壤為主,其次是紫砂土,適宜發展各種果樹,如楊梅、柿子、桃樹、李樹、梨樹、板栗、杏、山核桃、香榧等果樹。加之近幾年植保無人機的迅速發展,也將大大節省農用勞動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相比農業現代化正在穩步加速發展的平原地區,丘陵山區的機械化問題解決則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在國家戰略的支持引導下,一些農機企業有望投入丘陵山區農機具這一廣闊市場;同時一系列補貼政策也將引導激發農機大戶的示范帶動熱情,完善農機合作社創建工作;合理利用氣候、土壤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果樹產業也將增加農民收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丘陵機械化問題將得到大大改善,使我國整體農業現代化水平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