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地)、縣(市、區)農業農村局,龍江森工集團、伊春森工集團、北大荒農墾集團: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省政府工作報告和省農業系統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深入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蔬菜(食用菌)產量達950萬噸,做強做大“寒地龍藥”產業,建成全國最大的刺五加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特制定《2025年黑龍江省經濟作物產業發展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4月16日
2025年黑龍江省經濟作物產業發展工作要點
2025年全省經濟作物堅持以“穩面積、保產量、提效益”為基礎,以“補鏈、延鏈、強鏈”為重點,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生態增進”為目標,統籌打好壯基地、強加工、活流通、育品牌組合拳,推動經濟作物產業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穩步推進經濟作物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做大做強“寒地龍藥”產業
1.突出發展刺五加。將刺五加作為“寒地龍藥”的首位經濟、首推品種和首要任務重點發展,集聚資源,集合眾智,打造“一主多元”格局,形成虎林、方正林業局等9個刺五加重點生產區,培育核心區,擴大優勢區,延伸輻射區。有基礎的地區要出臺刺五加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在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市場流通和品牌培育等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加速推進刺五加藥食同源申報工作。做好“刺五加+”文章,全面開發藥品、食品、保健品、日用品、化妝品,拓寬刺五加應用范圍,走高端路線,打造爆款產品。在雞西市、伊春市等重點核心區打造東北亞地區最大的刺五加生產基地和集散交易中心,穩固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
2.建設種植示范區。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進一步穩面積、提品質、攻單產、降成本,因地制宜發展“一縣一業”,打造一批如樺南紫蘇、鐵力平貝、寶清白鮮皮等專品種生產大縣。高度重視種業創新,培育適應市場需求的優良新品種。鼓勵龍頭企業帶基地、建基地,實行訂單生產。配合藥監部門加強藥材質量檢測,組織指導基礎條件好的經營主體積極申報GAP基地。2025年刺五加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
3.做強產品加工。在加工上持續發力,聯大靠強引增量,培育龍頭活存量,推動頭部企業和鏈主單位擴規模、搞技改,加大研發力度,推動新品上市,在一線用藥和首選用藥上力爭實現新突破。嚴格規范市場,減少省內企業內卷式無序競爭,堅決防止原材料壟斷經營。鼓勵各方培育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品牌,支持虎林市創建“中國刺五加名城”。適時組織刺五加產業發展研討會和現場觀摩會等活動,將刺五加打造成“寒地龍藥”最靚麗的燙金名片。
4.做大流通平臺。推進雞西市梨樹區中藥材倉儲集散中心及冷鏈物流園區項目,建成黑龍江省東南部最大的中藥材倉儲及物流園區。推進哈藥集團盧浮宮刺五加銷售展廳和海寧皮革城“寒地龍藥”專營店建設。壯大刺五加經銷商、代理商隊伍。完善和提升龍藥云供需直連平臺、寒地龍藥數字化交易平臺、龍藥商城等平臺功能。探索推行“一藥一地一碼”,創新數字共享基地模式,提升寒地龍藥產業發展信息化水平。
二、做優做活“寒地龍菜”產業
5.建設穩產保供基地。以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等為重點區域,進一步提品質、增產量,打造一批集生產、加工、冷藏、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推廣水肥一體化、生物防治等為主的綠色高效技術,提高復種指數,推進錯峰上市,實現優質優價。大力發展“寒地設施”,實施設施蔬菜生產設施條件改善項目,統籌設施存量改造與增量拓展,加快集中連片老舊蔬菜設施改造。
6.做強北菜南銷基地。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做強高產高效油豆角、番茄、辣椒、茄子等優質夏季果菜“北菜南銷”基地。加強與南方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超的對接合作,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確保蔬菜在運輸過程新鮮度。組織召開全國毛蔥全產業鏈生產現場觀摩會和學術研討會,提升我省蔬菜產業影響力。
7.做大出口創匯基地。重點打造牡丹江、黑河等出口基地,推進出口基地備案進程。支持企業開展蔬菜出口業務,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蔬菜加工水平和附加值。依托對外速凍蔬菜、脫水蔬菜等加工企業,建立標準化出口蔬菜生產基地,進一步擴量創匯。
8.打造生態綠色基地。以哈爾濱、牡丹江、伊春等生態優勢區域為重點,通過推廣有機種植技術、嚴格控制農藥化肥使用以及基地生態環境的管控,確保蔬菜產品符合有機標準。支持企業開展有機蔬菜認證,打造一批具有“寒地龍菜”特色的有機蔬菜品牌,推動蔬菜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
三、做壯做靚“寒地龍菌”產業
9.全面提檔升級。突出和鞏固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生產省地位,以穩面積、提單產、保質量為核心,推動黑木耳產業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由初加工包裝型向深加工高端型產品邁進。重點在保證菌包原料質量和二產增值增效上下功夫,結合農資打假行動,堅決打擊以次充好、擾亂市場的行為。鼓勵企業聯合哈工大、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開發菌類功能食品,搶占高附加值賽道。
10.突出區域特色。優化區域布局,重點做強特色木腐菌,積極發展適宜草腐菌,培育引進特色珍稀食用菌。組織有序開展草腐食用菌的品種引進、試驗栽培和規模化推廣,優先在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秸稈資源豐富地區布局草腐食用菌產業帶。推廣“菌包標準化生產+立體高效栽培”模式,推進黑木耳、猴頭菇、靈芝等食用菌品種的精深加工和技術創新。
11.做活市場流通。全面提升綏陽雨潤和尚志葦河批發大市場整體功能,加大經紀人隊伍建設。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應用銷售新模式,跟進服務東寧市中國黑木耳大數據中心建設,鞏固和提升我省作為全國知名食用菌交易集散中心地位。力爭將黑木耳基準交割庫落地我省。開拓航空配餐市場,推動黑木耳脆片、飲品等休閑食品產品擴大銷售渠道。
四、做精做好“寒地龍果”產業
12.優化生產布局。立足寒地黑土生態優勢,科學規劃布局,在大小興安嶺、濱綏鐵路沿線和東部山區重點發展藍靛果、樹莓、黑加侖和沙棘等小漿果,在撫遠市重點發展蔓越莓產業,圍繞綠色栽培、機械采收、貯藏保鮮等環節開展技術攻關。重點建設保護地甜瓜和中小果型西瓜規模化高品質生產基地,推廣果品優異、抗病抗逆性強、耐貯運的露地中晚熟西瓜品種,在優勢地區推廣育秧棚瓜菜高值化二次利用技術模式。
13.提高產品附加值。扶持加工型龍頭企業,引導經營大戶、專業合作社、中介組織發展“基地+企業”模式,推動西甜瓜、小漿果等“寒地龍果”產業的加工升級。鼓勵企業開展貯藏、鮮切包裝等初加工設施建設,重點發展單體速凍、果汁、果酒及花青素等產品,優化加工工藝技術和設備。
14.多渠道拓展市場。重點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積極發展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利用大型展會等推進“寒地龍果”品牌,深化對外合作,實現效益最大化。適時召開藍靛果產業發展大會和寒地果樹大會暨“寒地龍果”品牌戰略發布會,突出宣傳旗艦品種藍莓和藍靛果,重點推動藍靛果由中國第一向世界第一邁進。
五、做鮮做強特色種植產業
15.整村開發利用建設“寒地庭院”。以農村“四邊兩地”為基礎,整村建設一批放心小菜園、道地小藥園、特色小菌園和精品小果園。突出重點亮點、特色優勢,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形成小而專、小而特、小而精的發展格局。重點挖掘培育“寒地庭院”村建設先進典型,全力營造“寒地庭院”開發建設良好氛圍。2025年整村開發建設“寒地庭院”村650個。
16.優化鮮食玉米產業布局。依托全省資源優勢,分區域、分品類打造以綏化市、齊齊哈爾市等優勢產區為核心的鮮食玉米黃金產業帶。加力打造示范引領區,引導鮮食玉米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
生產線升級改造,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淘汰老舊設備,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鼓勵企業引進先進加工技術,如真空包裝、速凍保鮮等,重點圍繞玉米食品系列,發展高品質、小包裝的高附加值產品。
17.穩步推進工業大麻產業。培育一批經營規模大、生產標準高、市場意識強、專業從事工業大麻生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穩固的原料工業大麻種植基地。重點在第四、第五積溫帶示范玉米、大豆與工業大麻輪作耕作模式,推動工業大麻制種、種植、收獲、初加工、銷售等生產全程規范化,保證工業大麻原料生產安全。配合公安部門,堅決取締非法品種,預防毒品違法犯罪,維護公共安全,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效益和安全性。
六、實行“大棚房”“非糧化”問題常態化監管
18.持續鞏固“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成效。持續整治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亂占耕地建房等問題,堅決遏制破壞耕地違法行為。持續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大棚房”問題“回頭看”排查整治工作。強化執紀問責和部門聯動,發現一起、整改一起、追責一起,始終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進一步增強震懾力。常態化開展“大棚房”相關政策宣傳培訓,加大耕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推動全社會形成耕地保護的良好氛圍。
19.探索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持續督導市(縣)落實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審計等發現的新發生和原有“非糧化”問題整改。落實《進一步做好全省耕地“非糧化”問題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分類有序做好耕地“非糧化”整改,結合產業發展實際、作物生長周期等設置必要的過渡期,合理安排恢復時序,分類穩妥開展違規占用耕地整改復耕。制作省級耕地用途管控“一張圖”,逐步構建耕地種植用途監測體系。深挖林下資源,集約可用于種植中藥材的林下用地,規模化培育刺五加等道地藥材。
七、推進經濟作物數據入統
20.加強與統計部門溝通。按照《全省農業經濟運行聯合會商方案》,市縣鄉村要通過生產信息監測,及時掌握經濟作物生產動態,適時發出預警,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引導產品有序流通。加強與統計部門溝通,積極向統計部門反映工作成果,推動在壩外地、五荒地、“五邊”等經濟作物全面入統,科學入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