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2025年黑龍江省水稻育插秧技術意見》

2025-04-22 09:21:01 來源: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 閱讀量:13605 評論

關于印發《2025年黑龍江省水稻育插秧技術意見》的通知
 
  各市(地)、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北大荒農墾集團、龍江森工集團:
 
  為深入推進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全面提升水稻生產標準化水平,結合我省氣候特點和水稻生產實際,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2025年黑龍江省水稻育插秧技術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各地結合區域生產實際,強化技術指導服務。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4月17日
 
2025年黑龍江省水稻育插秧技術意見
 
  當前我省水稻育秧大棚扣棚工作已全部完成,播種育秧工作已由南至北陸續開展。3月下旬以來,全省大部氣溫適宜,土壤墑情總體較好,但春季氣溫波動較大。據氣象部門預測,4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降水量級不大,全省平均氣溫高于常年,氣溫前期小幅波動,后期逐步回升,總體不會對水稻育秧造成不利影響。針對今年全省春季氣候和生產特點,建議各地“搶抓農時早育秧、精選良種防病蟲、分類整地保插秧、科學施肥促生長”,力爭4月25日前完成播種,5月25日前完成插秧,為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奠定基礎。
 
  一、精制秧土高臺做床
 
  提倡本田取土隔年用的方式,在清雪扣棚的同時備好苗床土。農時緊張時酌情備凍土(嚴禁盜取耕地黑土),在棚室內集中增溫化凍晾干備用。配制營養土確保pH值適宜,推薦采用基質育秧。本田育秧宜采用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的高臺苗床,將床土整平耙細壓實,確保達到旱育苗床標準。濕度過大苗床要加強通風散濕,對無法及時散濕苗床可采取濕做床、催大芽、“三膜”覆蓋育秧,確保不誤農時育壯秧。
 
  二、優選安全成熟品種
 
  選擇耐寒性強、抗病性強、抗倒伏、熟期適宜的水稻品種,嚴格按積溫情況選擇審定品種,避免盲目選擇晚熟高產品種,嚴禁越區種植。播前做好種子清選、曬種、芽試、消毒、包衣、浸種、催芽等工作,確保發芽率超過90%。浸種要保證累計80—100℃的足夠積溫,浸種溫度控制在12—15℃范圍內,通常浸種6—7天,并保證藥液浸沒種子。浸好的種子瀝干水分,以30—32℃的高溫破胸,當有80%左右的種子破胸時將溫度降到25℃催芽。當芽長到1—2毫米時溫度降到15—20℃晾芽、待播。機插秧面積較大的種植主體,應根據預計插秧日期提前30—35天,適時分批播種,確保秧苗適期移栽。
 
  三、適溫適水培育壯秧
 
  播種到出苗期大棚以密封保溫為主,最適溫度25—28℃,如遇35℃以上高溫,大棚要適時通風降溫。秧苗1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不超28℃;2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2—25℃,不超25℃;3葉1心期以后溫度控制在20℃,酌情晝夜通風,防止秧苗徒長。棚內溫度夜間要保證7℃以上,如有低溫,在大棚上蓋草簾,小棚上覆棉被、麻袋片等,必要時在大棚內采取燒稻殼、炭火盆等措施,保溫防凍。苗床水分管理要旱而不缺水,確保培育健壯秧苗。出苗期澆足底水,苗床過濕要晾床,過干處適當補水;2葉期前,不干不旱不澆水,過干處適當補水,促進根系發育;2葉期后,當出現早晚葉尖不吐水、午間新展葉片卷曲、床土表面發白時,要在早晨或晚上補水,一次澆足澆透。
 
  四、防病除草“三帶”下田
 
  加強苗期病害防控,在水稻1葉1心、2葉1心分別噴澆pH值4.5的酸化水,預防立枯病,可在發病初期在噴澆酸化水基礎上,選用噁霉靈、噁·甲水劑等噴霧防治。在稗草1—2葉期選用氰氟草酯等除草劑防除雜草。2葉期酌情噴澆1%硫酸銨水溶液,防止脫肥,噴后洗苗1—2次。插秧前1天施用磷酸二銨、噻蟲胺、生物菌劑等,預防潛葉蠅,促進秧苗插秧后快速返青生長。
 
  五、分類整地適時栽插
 
  對秋季秸稈未翻埋地塊,當土壤化凍后,首先秸稈粉碎還田,當化凍15厘米以上時,進行旱旋還田作業,在插秧前7—10天施基肥,隨后灌1—3厘米“花達水”泡田2—3天,然后攪漿平地作業2—3遍,噴施除草劑,沉淀3—5天達到待插狀態。對留茬高于25厘米的地塊,及早清理地表秸稈,在插秧前7—10天施基肥后“花達水”泡田,泡田5—7天后淺水攪漿埋茬作業2遍,沉淀3—5天達到待插狀態。對秸稈翻埋還田地塊,如垡塊硬度較高時,待土壤解凍10—15厘米施基肥,隨后旋耕整地;如垡塊硬度較低,插秧前7—10天直接灌垡塊高度2/3水深泡田2—3天,用攪漿平地機進行淺水攪漿平地作業2—3遍,噴施除草劑,沉淀3—5天達到待插狀態。對無法旱整地地塊,當土壤解凍18厘米以上,進行旋耕埋草作業。插秧前7—10天施基肥放水泡田2—3天,然后攪漿平地作業,沉淀3—5天達到待插狀態。當大田達到待插狀態、氣溫穩定通過13℃、秧苗3葉1心期時即可插秧。
 
  六、精細田管提質增產
 
  精準施肥,基肥以氮磷鉀復合肥或尿素、二銨、鉀肥混配為主,一般用氮磷鉀復合肥(15-15-15)25—30公斤/畝,或每畝尿素7—9公斤、二銨8—10公斤、鉀肥6—7公斤拌勻施入,可根據土壤條件和作物生長情況調整用量,有條件的地區可用生物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后期可在返青、分蘗等關鍵時期,根據田間長勢和需肥規律精準追肥。水層管理,水稻返青后要淺水灌溉,灌3厘米左右淺水層,提高水溫、地溫,以加速土壤養分轉化,促進分蘗,待田間呈花達水狀態后再灌下一茬水,堅持采取“淺濕干”節水灌溉技術。精準防控,以水稻減損提質增產為目標,優先使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科學使用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化學農藥及生物農藥開展藥劑防治,重點做好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鞘腐病、潛葉蠅、負泥蟲、二化螟、稻稗、稗、野慈姑、螢藺等主要病蟲草害的防治。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