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2025年漢中農機化主推技術——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引

2025-03-24 08:46:47 來源:陜西省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 閱讀量:17315 評論

  一、機械耕整作業
 
  目前水稻田塊的機械耕整方式有:旱耕水整、水耕水整、旱旋滅茬水整、帶水旋耕平整等。大田塊可用中小型拖拉機配套犁耙、旋耕機及旋耕復合作業平整機等農機具,小田塊可用小型拖拉機、微耕機等耕作機械配套適用農機具完成水田耕整地作業。耕整地作業質量應達到“平整、潔凈、細碎、沉實”。加大激光、衛星平地技術推廣應用,有利于高質量整地和水肥藥高效利用。作業后,田塊應平整,深度一致,地表高低落差≤3cm;田面應潔凈,無殘茬、雜草等雜物;耕整后應下碎上糊,上爛下實;泥漿應沉實達到泥水分清,寸水不露泥,沉實而不板結,機械作業時不陷機、不壅泥,爭取水稻栽后早活棵、快分蘗、不僵苗的大田環境。
 
  二、水稻機械化育秧
 
  1.品種選擇。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種植制度、栽插季節、生產模式等選擇生育期適宜、優質、高產、抗逆、適應性好、發芽率和分蘗力較強、適于機械移栽并通過審定的主推品種。
 
  2.機育秧質量。培育適齡壯秧是水稻穩產高產的基礎,應選擇適宜的機械移栽育秧模式,主選水稻機械化育秧播種流水線進行集中育秧,提高秧苗質量和育秧效率。集中育秧應科學布局,經濟適用,規模適度,便于統一管理和方便取秧、運秧。適宜機械移栽的壯秧應根系發達、苗高適宜、莖部粗壯、葉挺色綠、青秀無病、均勻整齊。根系短、白、粗、多,盤結牢固,提起不散。
 
  3.苗床準備。按照排灌方便、背風向陽、肥力中等、便于管理的原則提前備足育苗秧田(露天或大棚苗床),主推的水稻毯狀育苗(秧盤選平盤)秧田與大田面積比一般為1:80—100,缽體苗(秧盤選穴盤)秧田與大田面積比為 1:60—70。
 
  4.育秧機播作業。根據品種特性、早晚稻茬口期確定適宜播種期、播種量和秧齡,培育適齡壯秧。一般根據適宜移栽期,按照秧齡 20—30 天倒推播種期。播種時,根據機插秧作業計劃做好分期播種育苗,防止移栽時秧苗超齡。盡可能采用機械化精量播種方式,宜選用流水線播種,一次性完成裝土、灑水(包括消毒、施肥)、精密播種、覆蓋表土等多個環節。田間育機插秧可選用田間播種擺盤機械。
 
  三、機插秧作業
 
  1.秧苗準備。根據作業時間和進度,合理安排起秧時間和規模,做到隨起、隨運、隨插;應盡量減少秧苗擠壓和秧塊搬動,避免運送過程中秧塊變形及秧苗折斷。
 
  2.機械準備。根據秧盤規格選擇適宜型式的插秧機。為提高工作效率和栽插質量,平川地區主選高速乘坐式插秧機,丘陵山區主選手扶插秧機或4行小型乘坐式插秧機;為提高肥料利用率,可選用帶有同步側深施肥功能的插秧機;為提高栽插整齊度和土地利用率,可選用加裝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插秧機。插秧前,要對插秧機作一次全面檢查調試,運動的接觸處加注潤滑油,各運行部件應轉動靈活,無碰撞卡滯現象??昭硐溲b秧苗必須將秧箱移動到導軌的一端,再裝秧苗,防止出現漏插的情況。秧塊要緊貼秧箱,不能拱起,兩片秧塊接頭處要對齊,不留間隙,必要時秧塊與秧箱間要注水潤滑,使秧塊下滑順暢。調整好插秧深度、株距和取秧量。一般常規稻株距12—16cm,每穴3—5株,種植密度1.7—2.2萬穴/畝;雜交稻株距14—17cm,每穴2—3株,種植密度1.6—2.0萬穴/畝。為促進低節位分蘗,宜淺栽。
 
  3.機插作業質量。栽插質量應達到“淺、勻、直、穩”,提高缽苗拋秧精度,實現有序定位定植;提高毯缽苗的移送、切塊精度,減少植傷,爭取早活棵、早返青,促進低位有效分蘗。作業后,秧苗應栽插均勻,深淺一致,一般漏插率≤5%,傷秧率≤4%,漂秧率 ≤3%,插秧深度 1—3cm。
 
  四、田間管理
 
  1.科學管水。采取濕潤管理法即以間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濕為主,達到以水調氣,以水調肥,以水調溫,以水護苗的目的。應提前檢修灌溉設施,增加灌溉水源,擴大灌溉面積,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及時澆灌保苗,加強抗旱春管。
 
  2.施肥管理。根據水稻目標產量、稻田土壤肥力和品種類型,結合測土配方施肥要求,確定合理氮、磷、鉀配比和精確定量施氮運籌,培育高產群體;基肥在整地前可采用機械撒肥機等施肥機具施入,經耕(旋)耙施入土中。實行秸稈還田的田塊,應在基肥中加施10%氮肥。
 
  3.病蟲害防治。堅持以“農業、物理、生物措施防治為主,生物藥劑防治為輔,防控結合”的原則。根據經營規模和地塊大小,因地制宜地選用適用的高效植保機械。連片的規模種植,宜選用植保無人機或自走式噴桿噴霧機進行統防統治;丘陵山區及分散小地塊,可選用植保無人機或擔架式植保機械。
 
  五、機收作業
 
  1.選好適宜機型。當90—95%稻谷籽粒黃熟時,根據田塊大小、田間通過性能選擇不同割幅的收獲機械,平川地區主選大中型履帶式稻麥聯合收割機,丘陵山區主選小型履帶式稻麥聯合收割機或汽油水稻脫粒機及時收獲;水稻倒伏較嚴重的應選擇半喂入式稻麥聯合收割機。
 
  2.嚴把作業質量。作業前機手應提前檢查調試好割臺、輸送帶、傳動皮帶、攪龍箱體及傳動軸等部件,保持機具良好工作狀態,嚴格按照作業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減少收獲環節損失。全喂入式稻麥聯合收割機損失率≤3.5%;半喂入式稻麥聯合收割機損失率≤2.5%,莖稈切碎合格率均為≥90%。收獲后及時晾曬歸倉或進行谷物烘干。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