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科技創新】 2021年起,寧夏對
輪式拖拉機、青飼
收獲機、自走輪式
谷物聯合收割機等8類農機購置補貼實行“三合一”辦理(物聯網遠程監控、作業軌跡監測和手機APP辦理補貼功能三合一),并同步實施“先用后補”,即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機后可提出申請補貼,機具作業面積累計達到 30 畝(含 30 畝)后即可兌付補貼資金。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三合一”辦理方式以來,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工作方向,以“手機辦補貼,農民少跑腿、信息化監督、政府放管服”為目標,規范基層補貼人員核機和確保購機農民申領補貼資金“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全面優化補貼辦理流程,切實加快補貼資金兌付進度,有效提升政策落實滿意度。經過近三年的應用,寧夏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物聯網管理工作系統監管智聯農機已達到 18538 臺,監測農機累計作業面積達到 4626.02 萬畝次,有效加強了購機補貼的事中事后監管。
農民自主購機,通過農機補貼 APP 實現隨時申請。據統計,2024 年購機用戶通過農機補貼APP 申請購置與應用補貼 26417 份,申請補貼機具 26855 臺套,受益農戶 19566 人(含農業生產經營組織),APP使用率達到了 99.03%,相較 2023 年略有增長,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 2024年,共有 19566 人(含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農機補貼APP 申請辦理補貼。按照用戶所在地現場辦理補貼往返人均需要跑 50 公里計算,2024 年自治區購機用戶通過 APP 申辦補貼,少跑97.83 萬公里以上,減少了用戶的輾轉奔波,讓農民申請補貼更加方便,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得到了充分體現。
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2024 年購機用戶通過農機補貼APP 共申請補貼 26417 份,系統發送短信驗證碼 42802 次,圖文識別 26594 次,系統通過短信驗證、圖文識別、掃碼自動調取機具信息等技術手段,實現了用戶數據零接觸,不僅降低了錄入難度,確保了錄入數據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同時為區縣農機管理部門的基層工作人員節省了大量的信息錄入時間。按照每份申請錄入 100 個字計算,2024 年自治區各區縣工作人員減少錄入 264.17 萬字;按照每份申請錄入 10 分鐘計算,2024 年自治區區縣工作人員節省錄入時間 26.42 萬分鐘,即 4402.83 小時,大大提高了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依托數據賦能監管,強化補貼資金風險防控。通過物聯網監控設備實現補貼機具的運動軌跡采集,并通過軌跡大數據和云計算, 為機具“一碼溯源”提供數據參考。通過這些信息可以非常準確地判斷出購買的農業裝備使用情況,從而實現補貼機具“真用”的甄別管理。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二維碼輔助管理系統是全國農機生產企業免費使用的系統,為每一臺農機生成唯一身份的農機二維碼,并將農機與北斗定位終端進行綁定,通過每個農機上的二維碼和綁定的北斗定位終端,有效避免“同機異地重補”,從而實現“一機一 碼一溯源”,為農機管理部門對補貼機具的監管提供運行大數據支持。截至目前,寧夏監管各類智聯農機共計 18538 臺,已累計接收數據 33.84 億條,累計作業面積 4626.02 萬畝次。其中, 2024年,監管平臺接收數據 11.02 億條,農機作業面積 2069.41 萬畝次,作業范圍廣泛覆蓋全區 5 個地級市及下轄的 22 個區縣。通過“物聯網+農機”模式,實現了對補貼機具的有效監管,聯網農機數量穩步增長。此外,自治區對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物聯網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為北斗終端升級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進一步提升了監管能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