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確保春耕生產高效有序,寧夏吳忠市鹽池縣聚焦問題短板,緊扣“助農提質”和“平安農機”兩條主線,以“三項突破”為抓手,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工作有序開展,為全年農業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補短板
春耕備耕是全年農業生產的基礎,農機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據調研,農機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影響春耕效率與質量。一是農機具更新換代緩慢。老舊農機安全隱患多、作業效率低,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二是農機農藝融合不緊密。在馬鈴薯旱地覆膜、黃花菜采摘等特色產業方面配套機械化不足,制約生產效能;三是殘膜回收體系有待優化和完善。近年來,鹽池縣年覆膜種植面積3.3萬畝左右,回收殘膜近320噸,但農用殘膜回收仍以人工撿拾為主,機械化撿拾為輔,導致殘膜回收成本較高,農戶回收積極性不強。目前在用
殘膜回收機技術還需進一步提升,膜雜分離效果較差,導致部分回收的殘膜無加工利用價值。
緊扣兩條主線,賦能春耕新活力
為使春耕機械化工作有的放矢、高效推進,鹽池縣錨定“助農提質”與“平安農機”兩條主線,靶向施策,精準發力。一是緊扣“助農提質”主線,提升農業生產效能。結合農機報廢更新政策,全面排查縣域內老舊農機,鼓勵農戶淘汰安全隱患大、能耗高的設備,優先購置綠色智能農機具。2025年計劃報廢老舊農機73臺,新增農機具1350臺(套)。整合縣域內農機資源,鼓勵農業作業公司、農機合作社等為農戶提供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服務。結合“三夏”“三秋”等時機,舉辦機收減損專項培訓,覆蓋機手500人次,力爭將機收損失率降低至2%以下。二是聚焦“平安農機”主線,夯實安全生產根基。組織技術人員下沉鄉鎮,開展農機免費檢審驗,計劃完成
拖拉機、
聯合收割機注冊上牌100臺、檢驗1400臺次,審驗機手600人次,確保農機“健康”上崗。圍繞春耕關鍵節點,聯合縣農業執法大隊深入農機作業公司、維修網點、作業現場等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檢查,重點整治無證操作、安全裝置缺失等問題,從源頭消除安全隱患。依托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購置防災減災農機裝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突發情況處置能力,保障春耕生產平穩有序。
聚力“三項突破”,破解發展瓶頸
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鹽池縣統籌整合資金4710萬元,支持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力爭攻克農業生產“卡脖子”難題。一是突破特色產業機械化瓶頸。針對黃花菜采收、灘羊養殖、旱地覆膜馬鈴薯種植等特色產業,聯合高校研發專用機械,同時積極與各鄉鎮對接用機需求,培育標桿農機作業公司配套配齊相關機具,及時解決鹽池縣農業發展“無機可用”難題。二是突破殘膜回收運行難題。利用銜接資金為鹽池縣王樂井鄉邊記洼村經濟合作社和鹽池縣麻黃山鄉松記水村經濟合作社各采購殘膜回收機2臺,輻射帶動全縣殘膜機械化回收。協同住建局完善殘膜回收體系,探索將無利用價值的殘膜進入住建系統今年準備新建的小型垃圾焚燒站。三是突破農機農藝融合壁壘。加強與農技中心協作,利用示范區項目資金共同打造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1個,引進植保無人機、大田信息采集等智能設備,推廣北斗導航、變量施肥等技術,探索建立“農機+農技”協作機制和社會化服務全托管高產模式,提升作業精準度與效益。
強化保障措施,確保工作實效
為促進糧食單產提升,鹽池縣以技術指導為要,惠農政策作保,強化農機配套支撐,深入田間跟蹤服務,助力糧食生產提質增效。一是加強技術指導。成立鹽池縣糧食作物生產技術包抓指導組,負責組織協調農機具、種子、化肥等農用物資,做好玉米、馬鈴薯、單種大豆及小雜糧等糧食作物生產技術田間指導工作,確保各項技術措施不誤農時,嚴格落實,精準到位。二是做好政策宣傳。邀請縣融媒體中心拍攝農機購置與報廢補貼政策的宣傳視頻,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廣泛播放,擴大政策傳播范圍。同時結合春耕備耕、鄉鎮集市等時機,逐鄉鎮發放政策宣傳折頁,幫助農戶直觀了解政策內容。此外特別開通政策咨詢電話,安排工作人員隨時為農戶答疑解惑,確保農戶對政策理解無偏差。
下一步,鹽池縣將以春耕備耕為契機,推動農機化水平提檔升級,為寧夏旱作區農機化高質量發展建設注入強勁動能,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鹽池樣板”。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