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揚州發布2024年麥油單產提升秋播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2024-11-01 08:58:03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農業農村局 閱讀量:12201 評論

  【農機網 科技創新】 2024年江蘇省揚州市秋播以持續提升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水平為目標,聚焦小麥產量提升潛力,深入開展單產提升行動。以提高秋播質量為核心,大力推廣主推品種和技術,強化農機農藝融合和應用,提高秸稈還田和整地質量,適期適量播種,落實好抗逆應變措施,以“1+6+N”示范推廣新模式為抓手,創新服務指導模式,全力抓好秋播生產技術指導,為來年夏熟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一、優化品種布局,突出區域優勢
 
  各地要加大良種引進、示范和推廣力度,積極宣傳和推介適合當地種植、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良種,強化政策引導與扶持,大力發展訂單種植模式,因地制宜擴大優質品種規模化連片種植規模。合理優化區域品種布局,里下河地區以中強筋品種為主,沿江和丘陵地區以弱筋品種為主,搭配種植強筋品種。中強筋小麥以產量潛力大、穩產性好的鎮麥12號和揚麥25為主,搭配種植揚麥23、鎮麥15、鎮麥18,示范種植揚麥39、揚輻麥17、農麥77、揚輻麥13;弱筋小麥以揚麥34和寧麥13為主,示范種植揚麥33和揚麥30。油菜品種以灃油737、浙雜903、寧雜182等適宜機械化種植、抗倒性好、抗病性強、抗逆性優的高產多抗優質雙低油菜品種為主。
 
  二、適期適量播種,壓縮晚播面積
 
  提高播種質量是確保一播全苗和壯苗的關鍵,是實現“足穗大穗、增粒增重”高產目標的基礎。各地要搶抓晴好天氣,加快秋收進度,及早推進秋播工作,全力壓縮晚播、過遲播面積。我市小麥播種一般應在11月中旬左右結束,合適播期為10月25日~11月5日,宜早不宜遲。適期播種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種,可根據“斤種萬苗”原則確定播種量,畝播量7.5~10公斤,遲于適播期,要適當增加播量,每遲一天應增加0.5~1斤,11月15日之前不超過12.5公斤,12月份過遲播田塊優先選用揚麥25等耐遲播品種,播量一般控制在20公斤以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播量。同時,要根據土壤墑情、秸稈還田及整地質量等影響出苗和成苗因素適當調節播種量。移栽油菜育秧每畝用種量0.5~0.6公斤,苗床稀播勻播培育大壯苗,大田移栽密度在6000~8000株/畝,晚栽油菜適當提高移栽密度,采用一穴雙株移栽。直播油菜的適宜播期在9月底~10月中旬,畝播種量0.2~0.3公斤,每畝留苗密度在2~3萬株,晚播或土壤肥力較差的田塊,可適當提高播種量。
 
  三、狠抓關鍵技術,提高秋播質量
 
  (一)堅持適墑播種,防止爛耕爛種。土壤墑情適宜(土壤相對含水量70%~80%)時播種,既有利于機械作業,提高耕整地和播種質量,也有利于播后及時出苗。墑情不足時,要造墑播種或播后及時洇水灌溉補墑,促進齊苗。土壤濕度過大或遇連陰雨天氣時,要掌握“寧遲勿爛”的原則,播種前先要采取排水降漬措施,創造適宜的土壤墑情條件,避免爛耕爛種,造成出苗不齊(缺苗斷壟)和僵苗不發。土壤墑情適宜(土壤相對含水量70%~80%)時旱茬小麥播種深度控制在3~4cm,稻茬小麥控制在2cm左右;偏旱時略深,偏濕時略淺。防止深籽、露籽、叢籽,提高播種質量。
 
  (二)堅持秸稈還田,提高整地質量。稻秸稈還田是否到位,整地質量高不高,是決定小麥播種出苗質量的關鍵因素。一是碎草勻鋪要到位,要選用或加裝秸草切碎和勻撒裝置,收獲時留茬高度≤10cm,秸稈切碎長度≤10cm。如果秸稈切碎長度過長或收獲時留茬高度過高,收獲后應盡快采用專用秸稈粉碎機進行粉碎(秸稈曬干后粉碎難度加大)。二是還田質量要高,墑情適宜時,選用“深旋(或耕翻+耙/旋)+中大型播種機”的方式進行,水稻秸稈先深旋或耕翻還田,耕翻后須旋耕或耙地將土壤整細整平待播,用機械勻(條)播方式播種,一次性完成旋耕、開溝、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播種時根據土壤墑情調節播種深度,墑情好控制在2~3cm,土壤偏旱深度調節為3~4cm,條播行距20~25cm。三是提高播種質量,水稻秸稈量大不宜采用一次性作業,應在播前增加一次深旋滅茬作業,以確保播種質量,如果秸稈離田一次性作業應淺旋淺播。土壤偏濕條件下,可采用“板茬+中大型播種機械”的方式進行;土壤過濕條件下,可采用“板茬+小型播種機械”的方式進行。
 
  (三)堅持施足基肥,合理肥料運籌。一是施足基肥,農藝措施上要結合播種施足基(底)肥,小麥一般適期播種畝施45%復合(混)肥30~40kg,秸稈還田量較大的田塊要適當增施氮肥;晚播、遲播播量加大時應適當減少基肥中氮肥施用量和比例,以種補肥。二是早施苗肥,在越冬前,小麥三葉一心期每畝施尿素10~12.5kg,促進壯苗越冬,減少蠟肥或返青肥的施用,防止旺長,不利于拔節肥施用。三是合理運籌氮肥,氮肥后移,常規氮肥的基肥蘗肥∶拔節孕穗肥=6∶4,高產田拔節孕穗肥提倡分兩次施用,增施穗肥,拔節肥(基部第2節間伸長、葉齡余數2.5葉時施用)畝施15kg復合肥和10kg尿素,孕穗肥(葉齡余數0.5左右時施用)畝施7.5kg尿素。油菜畝施純氮16kg左右,并畝施1kg左右硼肥,氮肥60%做基施,40%在苔花期追施。
 
  四、立足防災減災,落實抗逆措施
 
  (一)落實好種子處理,防病壯苗。拌種不僅可以預防小麥紋枯病、莖基腐、黑穗病等病害發生,也可以提高種子出苗率,加強小麥種子處理,選用相應藥劑切實做好種子包衣、藥劑拌種。要嚴格控制拌種用藥量,禁止超量用藥;拌種后立即播種,現拌現用,當日播完。適期早播小麥也可用化控制劑(多效唑)拌種,促進生根、發蘗、壯苗。
 
  (二)落實好溝系配套,排澇降漬。“麥田一套溝,從種喊到收”,三溝配套對提高抗災能力非常重要,要求在播后及時開溝,實現三溝配套,豎溝、腰溝、田頭溝逐級加深,溝溝相通,培育分布深廣、活力旺盛根系。要求外溝溝深≥1m,田內豎溝間距3~4m,溝深≥25cm,橫(腰)溝間距40~50m,溝深≥30cm,田頭溝溝深≥40cm。田頭溝需與外溝完全連通,如條件滿足,橫(腰)溝也盡可能做到與外溝完全連通。開溝機開挖田內溝,注意均勻拋灑溝泥覆蓋麥垅,減少露籽,防凍保苗。
 
  (三)落實好機械鎮壓,保墑防凍。播后芽前鎮壓非常重要,可以使種子和土壤密接,彌合土縫,提墑保溫,促進齊苗。帶鎮壓器的播種機鎮壓質量不高,墑情適宜建議播后單獨鎮壓。如播后墑情偏濕不適合鎮壓,也應在冬前或早春選擇晴好天氣及早鎮壓。對于出現旺長,也可以在冬前和初春進行適度鎮壓。
 
  (四)落實好科學化除,嚴控雜草。化學除草要堅持“以封為主、封殺結合、科學用藥”的防除策略,重點抓好封閉除草,在播后芽前墑情適宜時,及時封殺雜草。冬前對播種時未封閉化除或效果不理想、雜草達標田塊,于第一次寒流后,冷尾暖頭的晴好天氣及時根據草相及優勢草種,選準藥劑,進行噴藥化除,封殺結合。春后對于草害已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要在小麥拔節前的冷尾暖頭、日均溫8℃以上(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搶晴用藥,并避免在寒流來臨前后5天內用藥,以防發生凍藥害現象。
 
  (五)落實好適時化控,壯苗防倒。預防倒伏的主要措施包括選用耐肥、矮稈、抗倒的高產品種,合理安排基本苗數,提高整地、播種質量,根據苗情合理運用肥水等促控措施,使個體健壯、群體結構合理。如發現旺長,應在冬前或早春鎮壓,群體較大田塊于拔節前可用矮壯豐或烯效唑、甲哌鎓等生長調節劑進行葉面均勻噴霧,注意不可重噴。高產田一般采用“二次化控”技術,防倒增產,即在三葉一心期噴施一次,既控旺又壯苗增蘗,拔節前噴施一次,能顯著提高抗倒能力,可以增加后期穗肥施用,提高產量。
 
  五、加強技術指導,確保措施落地
 
  (一)加強技術指導服務。聯合揚州大學等優勢技術力量,組建專家組和服務指導組,持續開展包區分片下沉一線指導工作,途徑多形式開展培訓觀摩、技術指導等活動,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積極創新技術培訓方式,采取網絡直播、云課堂、遠程咨詢等新型培訓方式,與現場踏田指導、印發技術資料、明白紙等傳統方式相結合,確保關鍵措施落實到位。
 
  (二)持續完善“1+6+N”示范推廣模式。進一步豐富“1+6+N”模式內涵,持續完善“1+6+N”模式的工作推進形式和具體舉措,在鞏固“1”(市級核心基地)的基礎上,提升“6”(縣級展示基地)的試驗示范檔次和作用水平,全面開展主要作物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創新、熟化示范和推廣應用,努力打造一批遍布全市的稻麥周年高產攻關方和豐產方,持續增加“N”的數量和提升質量水平。
 
  (三)積極開展超高產攻關方建設。圍繞稻麥周年畝產攻關1500公斤和單產水平提升的目標,充分整合財政資金,研究出臺配套政策,分區域分層次開展小麥超高產百畝攻關方建設,寶應、高郵和江都北部里下河地區要建立小麥大面積攻關方3個以上,目標畝產650公斤以上,力爭突破700公斤,沿江地區要建立小麥大面積攻關方2個以上,目標畝產600公斤以上,力爭突破650公斤,丘陵地區建立小麥攻關方2個以上,目標畝產550公斤以上,力爭突破600公斤,為稻麥周年超高產攻關和單產水平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四)認真做好宣傳引導。加強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優質農技、惠農政策的宣傳,調動種植主體生產積極性,充分挖掘耕種管收各環節單產提升潛力,努力提高關鍵技術模式到位率和覆蓋面。引導支持各類服務主體圍繞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專業化服務,總結推廣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典型案例和成熟模式,培育一批糧油規模種植能手和高產典型,強化宣傳引領,努力形成戶戶爭高產、季季創高產的良好氛圍,推動大面積單產均衡提升。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