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科技創新】 7月9日,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主辦,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國四排放農機遠程控制與信息公開高級研討班”在安徽全椒成功舉辦。本次會議旨在更好的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遠程監控技術規范(HJ 1322—2023)》的實施。來自中國一拖、濰柴雷沃、江蘇沃得、常州東風、常發農裝、中聯農機、山東五征、河北英虎、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久保田、洋馬、科樂收等國內外整機骨干企業以及
發動機、智能終端及其他相關零部件企業領導、技術負責人、檢測機構負責人等12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趙剡水、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寧學貴,全柴集團公司黨委委員、全柴股份公司董事長徐玉良出席會議,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高級工程師李剛,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移動源產品總監徐莎,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助理工程師滕琦,濟南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法規總監、高工劉順利,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國明,濰柴動力發動機研究院排放法規室主任李萬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大數據應用專家李兵,博創聯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姚遠受邀參加會議并作報告。研討班由協會行業工作部部長肖俊華主持。
寧學貴在致辭中首先對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和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VECC)對這次高級研討班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農機國四排放升級取得成績,首先得益于國家生態環境部和VECC的大力支持,他們非常重視農機行業的訴求和企業反映的問題,在調研論證后,及時調整實施方案,高效有力推動了國四排放升級工作。其次,農機企業堅決支持國家國四排放升級,堅決按期實施國四計劃。國四排放實施一年多以來,國四排放升級無縫隙對接進入市場。
拖拉機、
收獲機械經歷了完整的作業季節,國四產品得到了好評,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農機企業認真履行了環保責任和社會責任,按期向用戶提供了優質環保的新的農機產品。在這個過程中間,濰柴雷沃、中國一拖、常州東風這些骨干企業,還有外資企業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引領作用,并且對這項工作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協會及時征集了行業需求和應企業要求,適時啟動了一系列國四排放升級的研討與培訓工作,組織專家與中國農機企業家峰會成員單位編寫了《國四農機產品 100 問》第一冊和第二冊,切實回應了農機企業在國四排放升級中急需得到解答的問題,有效保障了國四排放升級工作和相關法規的實施。
本次研討班共有9個報告 ,并專門設置專家答疑環節。與會專家圍繞遠程監控、信息公開等內容進行了專題報告。
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高級工程師,政策標準研究室二級首席專家李剛作《排放遠程監控技術規范 解讀》的報告。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移動源產品總監,高級工程師徐莎作《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遠程服務與管理平臺工作進展》的報告。
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助理工程師滕琦作《非道路國四環保信息公開要求》的報告。
濟南汽車檢測中心高級工程師、法規總監劉順利作《國四農機合規的保障要點》的報告。
國四農機產品100問(二)整理收集了行業企業大量的案例,東風農機副總經理、100問主編許國明與參會代筆分享了國四農機推進技術與經驗。
濰柴動力發動機研究院排放法規室主任,高級工程師李萬洋分享了大數據在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全柴技術中心副主任汪會斌和全柴技術中心試驗開發部副部長韓健共同分享全柴動力發動機產品介紹及全柴非道路排放管理經驗。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大數據應用專家李兵做《非道路車載終端測試規程》的報告。
博創聯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姚遠分享了車載終端和平臺聯調實踐經驗。
專家答疑環節,受邀專家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本次研討班得到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會議期間,全體參會代表參觀考察了全柴的天和機械砂型鑄造廠、精加工5G工廠、天利非道路生產線 、國家企業實驗中心及車用國六產品生產線。全柴動力始于1949年,作為中小功率發動機行業企業,集發動機研發與制造為一體,199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600218),擁有天和機械、歐波科技、錦天機械、元雋氫能等多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具有年產60萬臺發動機、10萬噸鑄件和5萬噸塑料管材的能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