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地方農機】 近年來,甘肅省酒泉市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從耕、種、收“老三樣”環節向植保、秸稈處理、烘干“新三樣”全過程延伸,從種植業向養殖業、初加工業全面擴展,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截止2023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271.62萬千瓦,較上年增加 11.76萬千瓦,增長4.52%;
拖拉機保有量達12.3萬臺,配套農機具達49.5萬臺(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8.83%,分別高于全省、全國綜合機械化率22%、14%以上,位居全省前列。肅州、金塔、瓜州三區縣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一是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大幅提升,農業機械化繼續向更高層次邁進。全市新型、大型、復合型、智能化農業機械數量持續增加,廣泛參與到農機生產作業中,滿足了不同農戶、農業生產組織對農機化作業差異化、多樣化需求。全市現擁有73.5千瓦及以上拖拉機2560臺,北斗導航無人駕駛輔助系統1200余臺,植保無人機510臺。農機化不僅向經濟作物、設施農業、草畜乳產業滲透,而且由產中向產前和產后方向擴張,向農、林、牧、農產品加工全方位推進,向高級發展階段的更高層次邁進。全市設施農業、畜牧業、農產品初加工、林果業機械化率分別達到46.95%、50.03%、49.17%和49.51%,特色產業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升。
二是農機補貼惠農政策持續實施,夯實了農村經濟發展物質技術基礎。全市累計爭取落實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32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9.1萬臺(套),受益農戶6.21萬戶,農民群眾共享了公共財政帶來的陽光和雨露,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取得了利農利工、利國利民、一舉多得的好效果。肅州、金塔、玉門、瓜州、敦煌等五個農業縣(市、區)均有了規范化、專業化和標準化的農機市場,不僅拓展了農民群眾在享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時選機、購機的平臺,而且極大地消弭了農機產品銷售分散經營的現象,提高了農業機械產品市場價格透明度。
三是新技術新機具應用步伐加快,農機化科技推廣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機科技成果向農業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步伐加快。小麥、玉米、牧草、棉花等大宗農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全市大型采棉機擁有量達到33臺,機采棉作業已被廣大農民完全接受,成為農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肅州、金塔、玉門、瓜州、敦煌開展辣椒、番茄、蜜瓜等秧苗機械移栽作業,面積逐年擴大,科技應用水平持續提升。全市通過與農機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新型協作機制,扶持培育農機化科技大戶等方式,積極發展新型農機科技推廣應用主體,補齊了農機化科技推廣資金不足的短板,形成了部門主導、多元參與的農機科技推廣新格局。
四是社會化服務體系日臻完善,農機化作業服務范圍不斷拓寬。全市針對農村勞動力日益緊缺、社會勞動力價格持續走高和土地流轉步伐加快的實際,圍繞現代制種、高效蔬菜、綠色畜牧和糧食生產、特色林果等“3+2”優勢產業及發展方向,按照“培育典型、示范推廣,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原則,采取政策推動、典型帶動、市場拉動的方式,培育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有效提高了農民群眾依靠農機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目前,全市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279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3家,省級示范社28家,市級示范社40家。擁有各類農業機械1.4萬臺(套),合作社資產總額達到9.96億元,農機專業合作社常年作業服務面積達740萬畝(次)以上,經營總收入3.67億元。
五是農機研發制造產業鏈穩步延伸,成為助推農機化快速發展的硬核力量。依托國家種子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農作物種業裝備研發中心,節水灌溉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甘肅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研發中心等研發創新平臺,遵循“研發試驗-生產制造-推廣運用”路徑,推進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形成專家引領、項目帶動、多方協同、合作共贏的農機研發工作運行新機制,聚合生產企業、專家團隊、農機推廣、應用主體等技術優勢,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推動農機裝備向“大中小型兼備、綠色高效智能一體”邁進,形成了耕整、播種、田管、收獲、收獲后處理、設施農業、農田建設、農業廢棄物利用、畜牧養殖和電動農機等10大系列70余個農機產品,突破了特色農作物關鍵環節技術難點。通過引導農民購機重點向先進適用、關鍵、急需的農機具轉變,支持地方農機工業發展,全市農機生產企業研發的具有自主品牌的農機具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企業產品的集中度和地區適應性不斷增強。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