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北大荒勝利農場:以智能農機裝備應用為載體 積極探索旱田智慧農場建設模式

2024-06-28 10:06:03 來源: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 閱讀量:20337 評論

  【農機網 地方農機】 智慧農業打開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天地,也是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一號文件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部署安排,以及全省智慧農業發展大會和全省春耕生產暨智慧農業工作會議的工作要求,認真對照《2024年全省智慧農業工作要點》,積極探索,主動實踐,加快農業領域數字化專項應用的擴面提升,并把成熟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措施,在農業各類生產場景中集成應用拓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作案例。
 
  為發揮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作用,本期遴選四個案例。其中:七星農場推進“四個一”協同發展,建成1000畝規模的無人化作業示范基地和單個集群15000畝水田智慧農場推廣區;勝利農場依托“七統一”運營模式,以智能農機裝備應用為載體,打造旱田萬畝無人化農場;東北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東北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創制關鍵技術裝備,推出智慧農場建設系統化解決方案,實現“交鑰匙”服務;大慶市龍鳳區堅持市場化導向,以區塊鏈、大數據為抓手,探索出一條城郊型智慧農業實踐之路。現集結編發,請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借鑒。
 
  以智能農機裝備應用為載體
 
  積極探索旱田智慧農場建設模式
 
  
 
  勝利農場隸屬于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現有旱田面積23.5萬畝。2020年以來,農場以首批無人化農場建設項目為契機,發揮規模化、機械化優勢,依托智能農機裝備,探索旱田智慧農場建設模式,打造旱田萬畝無人化智慧農場,其中核心區1000畝耕地實現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作業,輻射區9000余畝耕地實現多環節無人化作業,旱田生產實現數智化全面轉型升級。
 
  一、實行“七統一”管理,完善智慧農場建設支撐機制。農場從解決農戶自主經營管理、生產物資自主儲備、小馬力機械作業、“花花田”生產,作業標準和效益難以保障等問題入手,探索實行“五統、兩分、一單獨”生產經營模式(即:統一地號設計、統一作物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植保作業、統一指揮作業,農場職工分戶開展田間管理、分別收獲,利潤單獨核算),取得較好效果。在此基礎上,2022年起,農場升級實施“統一種植計劃、統一供種供肥、統一植保、統一大機械作業、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效益平均分配”的“七統一”管理模式,即各管理區以地塊為單位,征求農戶意見,統一制定種植計劃,統一采購種子化肥,統一組織播種、夏管、翻地等農事作業,管理區工作人員和種植戶代表組成作業質量驗收和監督小組,進行全程質量監督。“七統一”模式有效支撐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應用,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作業標準和抗災能力,提升了旱田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水平。
 
  二、加快傳統農機改造,構筑智慧農場建設數字基座。農場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建設智慧農業基礎信息網絡,購置智能農機裝備,組織試驗及改造升級,讓傳統農機長出“數字觸角”和“智慧大腦”,實現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一是構建高效、泛在、先進開放的農業環境監測體系,部署網絡基站8臺,架設5G基站1處,應用田間表型機器人、智能氣象站等物聯網設備37臺套,實時采集作物生長因素數據,量化有效積溫、土壤含水率等影響因素,為智慧管理提供數據支撐。二是在國內率先引進三臺國產首款商業化的CVT智能拖拉機,結合農場實際,組織適配智能化改造,農場高端智能農機裝備保有量達到15臺套。三是在“數字三江”總控平臺下,建設智慧農場管控云平臺,完善勝利農場個性化數據倉,云平臺統一下發指令,提供云端路徑規劃,實現農業生產作業全過程智能管控。
 
  三、示范應用新農藝,突破智慧農場建設難點卡點。面對國產高端拖拉機尚未成熟、現有進口農機不開放協議的實際困難,農場大膽嘗試,一方面探索自主升級現有設備,實現對機車的遠程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聚焦旱田主要栽培作物耕、種、管、收等種植環節,示范應用與智能農機適配的新農藝,讓高端智能農機承載更多新技能、增強更多新本事。一是創新變量施肥技術。收集作物產量、土壤肥力、作物長勢等數據,有針對性地調節肥料施用量,實現變量施肥和黑土保護,全場應用面積1.5萬畝。二是創新無人駕駛作業智能控制技術。探索無人駕駛機車自主加油、自主切換農具、活體檢測和跟隨加肥等操作,旱田耕作實現全過程較高水平無人駕駛作業。三是創新布局變量施藥技術。基于航空平臺的多光譜圖像,獲取作物長勢、雜草分布數量差異性等數據,結合分析結果,實現區段變量施藥,應用面積1萬畝。四是創新旱田農機智慧作業模型。采集機車作業和工況等數據,用于智慧作業模型算法的分析學習,已完成旱田播種及中耕施肥過程中的智能化監控、綜合工況信息回傳和評價等場景。
 
  四、堅持實用性導向,助力智慧農場建設落實落地。經過幾年試驗、示范,高端智能農機應用成效顯著,成為農業生產新主角,普通農戶應用改裝智能農機積極性大幅提高,助力農業生產作業實現“三減三提”,智慧農場建設從“盆景”變成“風景”。“三減”,即減干擾、減成本、減輕勞動強度,以數據支撐,作出最優農情診斷,應用智能農機作業,減少人為干擾。實現施藥肥量準確一致,平均減農藥8.5%,減肥7.6%;降低生產成本,與傳統作業相比,每臺智能機車節省1—2個駕駛員,平均節省駕駛員費用8.3元/畝,生產效率提升10%以上。“三提”,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產量和作業標準、作物抗風險能力。經測算,應用智能農機裝備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以上。2023年,核心區畝產量達1510斤(水分含量15%),對比常規地塊產量提高150斤以上。智慧化預測改變了憑個人經驗、看天種田的傳統方式,實現“機器換人”“數智替代”,預防自然災害和病蟲災害,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
 
  下一步,農場將加大智能農機作業全域全場景應用和全域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標國際智慧農業和智能農機裝備應用前沿技術,深挖農業生產智能化潛力,持續完善旱田智慧生產模式,打造旱田智慧農場建設的進階版。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