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地方農機】 強化機械保障。精準摸底,掌握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內重點機械和農機手動態,厘清需求、現有、擬引進、可調配各類機械的數量并建立臺賬,督促機械有缺口的鄉鎮通過各種渠道及早聯系引進,強化機具落實,做到“人、地、機”精準對接。三夏期間計劃投入各類農業機械5.4萬臺套,其中:80馬力以上
拖拉機5894臺、
小麥聯合收割機5493臺、
秸稈粉碎還田機3861臺、秸稈撿拾打捆機1627臺、玉米播種機5926臺、農用運輸車1200臺,力爭三天左右全面完成小麥收獲,五至七天完成玉米播種。
聚焦減損增產。開展主要糧食作物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系列活動。“大宣傳”即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宣傳形式,引導群眾購置先進使用農機具,宣傳“減損就是增產”的理念。截至目前,已引導群眾購置新機具1800余臺套,其中小麥收割機320余臺,拖拉機180余臺,植保無人機210余臺。發放宣傳資料1100余份,機收減損明白紙400余份。“大培訓”即整合農機培訓、農機監理和農機推廣資源,通過集中培訓、下鄉分散培訓等形式積極搞好農機減損增產培訓工作,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季前農機化技術培訓10場次,培訓農機手近800人,開展新機具新技術暨三夏農機化技術示范推廣4場次,參加人數近800余人次。“大比武”即組織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賽暨糧食作物單產提升整縣推進行動,“以賽促訓,以賽提技”激發廣大機手比學趕超、節糧減損的榮譽感使命感,營造廣大農機手、全社會關注支持機收減損的濃厚氛圍。
做好服務保障。提前謀劃并出臺生產工作方案、搶收應急預案,成立6個三夏農機作業暨農機安全督查指導組、設立4個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全力以赴保障小麥的搶收工作,確保顆粒歸倉。成立19支農機售后維修服務隊,提前安排好三夏期間的維修后勤服務工作,備足易損件、零配件,確保搶收搶種機械能夠及時得到維修。全縣建設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31個、烘干中心31個、區域性農機中心2個,建立應急作業隊10個,滿足搶收搶烘、災后搶種、應急植保等服務保障需要。強化農機網格化配置,按照三百至四百畝配置一臺小麥收割機,明確鎮村包保人員,做到“人、地、機、管”四結合,積極開展“北機南下、南機北援”行動,發揮機收主力軍作用。
筑牢安全防線。做好農機安全監管網格化建設,建立縣、鄉、村三級安全監管網格,打通農機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加強農機安全監督檢查,深入農機合作社、農機銷售點與維修服務網點開展隱患排查整治行動,防范化解農機安全風險;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增強農機手安全生產意識。截至目前,已開展農機安全教育培訓10期、農機消防安全專題培訓3期、農機事故應急演練1次。完成三夏農機安全監管網格員培訓2期,培訓網格員260余人。累計開展安全檢查84次,檢查農機合作社及有關單位32家,排查整改安全隱患24處。開展農機作業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和培訓32期,培訓學員1900余人。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