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化肥減量化行動是國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措施,是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烏蘭察布市針對主要作物施肥不足與施肥過量并存、施肥結構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施用品種單一等問題,通過實施有機肥替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集成減肥增效技術試驗示范,優化施肥結構和肥料種類,不斷改進施肥方式,推進科學施肥等技術措施,使化肥使用量持續保持負增長,肥料利用率和耕地地力不斷提升。
多元替代減量增效。大力推廣實施有機肥、秸稈還田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利用等多元替代施肥方式,結合深耕深松,將有機質還田,緩解了長期施用化肥導致的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等問題,逐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秸稈利用率、畜禽糞污利用率分別穩定在85%、90%以上。
精準施肥減量增效。持續完善配方施肥方案,不斷擴大精準施肥技術覆蓋面,利用耕地質量監測點和肥料肥效試驗數據,制定和更新作物施肥配方87個,充分利用冬季農閑和春耕備播時期廣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宣傳培訓,同時通過進村、入戶、上墻和媒體宣傳等多種途徑和信息化手段,分區分塊傳遞推介施肥技術,引導農民按方施肥。2023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
調優結構減量增效。持續加大科學施肥技術和肥料產品的探索推廣力度,通過試驗示范驗證,不斷優化施肥結構和種類。針對馬鈴薯、玉米、甜菜等水澆地作物重基肥、輕追肥、少中微量肥等施肥問題,采取前氮后移、磷肥分次、鉀肥控量、補充中微量肥等措施,開展相關試驗52個,一對一制定作物科學施肥技術指導,有效增強了減肥增效技術大面積推廣提供技術支撐。按照“有機無機配施、大中微量配合、優化形態配對”的原則,引導農戶增施有機肥,選用緩控釋肥、大量元素復合肥,推廣應用液體肥、微生物肥、葉面肥、中微量元素肥等高效的新型肥料,不斷豐富作物施肥肥料種類,努力為農戶科學施肥提供技術服務。
科學管控減量增效。持續加大農企合作力度,引入中化集團、鄉喜液體肥配肥站等新型骨干農化服務企業,充分利用企業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和先進的儀器設備,結合土肥部門掌握的基礎數據和技術優勢,初步實現了農作物施肥方案量身定制,不斷深入推進精準施肥、科學施肥。中化集團與鄉喜液體肥配肥站在我市馬鈴薯、玉米、甜菜、葵花、洋蔥、胡蘿卜等作物上推廣應用測土配方固體肥和液體肥累計達到40萬畝,涉及400多戶。
改進方式減量增效。大力引導農戶改進傳統的表施、撒施、大水沖施等施肥方式,推廣高效
施肥機械和施肥技術。2022年-2023年,累計推廣集成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等“三新”技術模式28萬畝,推廣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達330萬畝,推廣應用大豆根瘤菌劑49萬畝,總結提煉并推廣應用旱地作物“種肥同播+施用緩釋肥料+無人機噴施”高效施肥技術、馬鈴薯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膜下滴灌玉米“無底肥”施肥技術、青貯玉米“全膜覆蓋+水肥一體化+無人機噴施葉面肥”精準施肥技術、主栽作物有機肥部分替代技術等5種技術模式。
下一步,市農牧(鄉村振興)局將繼續實施好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做好大豆根瘤菌劑推廣應用、“三新技術”示范區建設、新型肥料遴選薦優助農行動、“無底肥”試驗示范區等工作,確保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化肥使用量持續負增長。建好自治區看苗選肥平臺,篩選一批適宜我市主栽作物的新型肥料品種,為農民選肥提供科學依據。持續調優施肥結構,推動化肥使用量穩中有降目標實現。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