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小麥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要點

2023-06-06 09:27:31 來源:酒泉市農機服務中心整理 閱讀量:11431 評論

  小麥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要點
 
  一、作業前機具準備
 
  開始作業前要保持機具良好工作狀態,預防和減少作業故障,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
 
  (一)機具檢查
 
  作業季節開始前進行全面檢查與保養,對機具做好試運轉,認真檢查各操縱裝置功能是否正常等,以便出現故障時能夠及時排除。
 
  (二)試割
 
  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進行試割。試割作業行進長度以30米左右為宜。試割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發現異常及時解決。
 
  二、確定適宜收獲時間
 
  小麥機收宜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進行。如遇雨季迫近,或急需搶種下茬作物,或品種易落粒、折稈、折穗、穗上發芽等情況,應適當提前收獲時間。
 
  三、機收作業質量要求和測定方法
 
  (一)作業質量要求
 、

  機收作業質量應符合NY/T 995-2006《谷物(小麥)聯合收獲機械 作業質量》標準要求。
 
  (二)簡易測定法
 
  推薦“半米幅寬法”和“巴掌法”。選擇自然落粒少的田塊,在收割機穩定作業區域,往返兩個行程內隨機選取兩個取樣區,收集掉落地上的籽粒個數,根據當地的小麥千粒重(或落地籽粒稱重)和平均畝產量估算平均損失率。
 
  四、減少機收環節損失的措施
 
  作業過程中,應選擇適當的作業參數,并根據自然條件和作物條件的不同及時對機具進行調整,使聯合收割機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減少機收損失,提高作業質量。
 
  (一)選擇作業行走路線
 
  聯合收割機作業一般可采取順時針向心回轉、逆時針向心回轉、梭形收割三種行走方法。
 
  (二)選擇作業速度
 
  根據聯合收割機自身喂入量、小麥產量、自然高度、干濕程度等因素選擇合理的作業速度。當小麥稠密、植株大、產量高、早晚及雨后作物濕度大時,應適當降低作業速度。
 
  (三)調整作業幅寬
 
  作業時不能有漏割現象,作業幅寬以割臺寬度的90%為宜,保證喂入均勻;但當小麥產量過高、濕度過大或留茬高度過低時,以低速作業仍超載時,一般割幅減少到80%時即可。
 
  (四)保持合適的留茬高度
 
  一般以10—15厘米為宜。在保證正常收割的情況下,割茬應盡量降低但不小于5厘米。
 
  (五)調整撥禾輪速度和位置
 
  撥禾輪線速度為聯合收割機前進速度的1.1—1.2倍,不宜過高;調整撥禾輪高低位置,應使撥禾輪彈齒或壓板作用在被切割作物高度的2/3處為宜。以撥禾輪不翻草、割臺不堆積麥稈為宜。
 
  (六)調整脫粒、清選等工作部件
 
  脫粒滾筒的轉速、脫粒間隙和導流板角度的大小是影響小麥脫凈率、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保證破碎率不超標的前提下,正確調整入口與出口間隙之比(一般為4∶1)等措施。
 
  (七)倒伏小麥的收割
 
  做好聯合收割機調整。適當降低割茬,以減少漏割。倒伏嚴重時,采取逆倒伏方向收獲,撥禾彈齒后傾15—30度,撥禾輪適當前移;順倒伏方向收獲時,撥禾彈齒后傾15—30度,以增強扶禾作用。割臺底板輕觸地面,割刀距地面高度視倒伏情況調整低于10厘米為宜。
 
  (八)收割過熟作物
 
  收割時應適當調低撥禾輪轉速,防止撥禾輪板擊打麥穗造成掉粒損失,同時降低作業速度,適當減小清選篩開度。
 
  (九)規范作業操作
 
  應根據作物實際情況來選擇作業擋位,要經常檢查凹板篩和清選篩的篩面,防止被泥土或潮濕物堵死造成糧食損失。收割作業結束后糧箱存糧,要及時卸凈。
 
  (十)在線監測
 
  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可在小麥聯合收割機上裝配損失率、含雜率、破碎率在線監測裝置。得到并保持較理想的作業狀態。
 
  五、培訓與監督
 
  (一)開展收獲技術培訓
 
  機手、種植戶和從事收獲質量監督的鄉鎮農機管理人員應經過培訓,掌握小麥品種、籽粒含水率、種植模式、收割地形等方面的知識,掌握聯合收割機的正確使用、維護保養知識以及作業質量標準要求。
 
  (二)加強作業質量監督
 
  鼓勵種植戶與機手簽訂收獲作業損失協議,農機管理人員可通過巡回檢查監督作業損失等情況,并在損失偏大或出現其他不合乎要求情形時,要求機手對聯合收割機進行調整,仍不合要求的,應及時更換故障部件或整機。
 
  監制:寧彬   審核:馮正睿   編輯:趙嵐
 
  整理:酒泉市農機服務中心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