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十三五”期間,江蘇省積極實施財政補貼、金融保險、稅費減免等農業機械化促進政策。省級以上財政投入120億元,重點支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秸稈機械化還田、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現代農業機械裝備與技術示范推廣、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其中農業機械購置補貼66億元、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助44億元、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省創建4.4億元。各地財政也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有力地激發了農民投資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
2020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5214萬千瓦,大功率、高性能、智能化、復式作業農業機械裝備快速發展,為糧食穩產保供和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大中型
拖拉機新增5.3萬臺,保有量達到17.2萬臺;
聯合收割機新增7萬臺,保有量達到18.5萬臺;
水稻插秧機新增4.2萬臺,保有量達到14.3萬臺,其中乘坐式插秧機新增3.12萬臺,保有量達到5萬臺;自走式噴桿植保機新增1.5萬臺,保有量達到2.5萬臺;無人植保飛機新增7944臺;糧食烘干機新增2.1萬臺,保有量達到3.1萬臺;設施農業、果菜茶、畜牧業、漁業及農產品初加工業生產機械裝備也實現穩步增長,保有量達到175.6萬臺套。農業機械化發展帶動了農業機械工業發展,江蘇作為全國重要農業機械裝備生產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據近日發布的《江蘇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制定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穩定在5500萬千瓦,農機具配套比更加合理,農業機械作業條件顯著改善,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農業機械使用效率顯著提升,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推動農業機械化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農業機械大省向強省的轉變。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率先實現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智能化探索。
優化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實現裝備結構新平衡。重點發展大中型、智能化、高性能、復合式農機裝備。100馬力以上拖拉機、乘坐式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無人植保飛機分別新增3萬、2萬、4萬、1萬臺以上。推廣飼料草加工、飼養、環境控制、糞便收集處理、畜產品采集以及病死畜禽處理等畜禽養殖機械5萬臺套以上。推廣飼料投喂、水質調控、捕撈、清淤等水產養殖機械5萬臺套以上。推廣蔬菜種植、中耕施肥、田間管理、采收等蔬菜、水果、茶葉生產機械設備等6萬臺套以上。推廣農產品脫出、清選和保質等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設備6萬臺套以上。
提升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實現全程全面機械化新支撐。將提高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作為主攻方向,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力爭達到90%以上。打造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升級版,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5%,糧食產地烘干能力達70%以上,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達85%以上,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率穩定在60%以上。加快突破油菜、花生播種、收獲環節機械化,開展花生、大豆關鍵環節機械化的試驗示范和機具選型工作,整體協調推進花生、油菜、大豆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獲、植保、秸稈處理全程機械化。全省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果菜茶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總體水平力爭達到70%。
增強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實現機械化生產新格局。加強農業機械新型服務組織建設,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到2025年,建成1000個左右裝備設施先進、服務鏈條完整、要素保障有力、運行管理規范、規模效益良好、示范引領明顯的“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提升農業機械維修服務水平,全省農業機械化服務經營年總收入穩定在300億元以上。加強農業機械科技、管理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快職業技能和適用技術培訓,提高作業服務能力,培訓各類農業機械人員5萬人次以上。
鞏固農業機械化安全水平,實現本質管理上新臺階。牢固樹立農業機械化整體安全發展理念,圍繞農業機械質量安全,增強農業機械鑒定和標準化供給,完善農業機械質量監督體系和手段,滿足新技術新裝備發展服務需求。健全農業機械安全生產責任,推進“三個責任”落實。到2025年,基本構建“七化”(網格化責任管理、清單化隱患管理、規范化執法管理、標準化安全管理、全員化培訓管理、績效化考評管理和制度化長效管理)農業機械安全治理體系。鎮村農業機械安全監管網格100%全覆蓋,“平安農機”示范縣占比達75%以上;農業機械安全隱患清單、整改清單常態化建立,隱患整改率100%;公正文明規范執法,重點機具執法檢查率不低于5%;農業機械安全協調聯動機制基本建立,道路外農業機械事故起數和傷亡人數保持在低位運行。
展望2035年,農業機械化達到更高水平,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農業機械強省地位更加鞏固,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