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政策與標準】山西是我國馬鈴薯種薯、加工用薯和鮮食用薯生產的優勢區域,種植歷史悠久,氣候條件適宜,海拔高、氣候涼、溫差大、光照足,有利于薯塊膨大和淀粉積累,所產馬鈴薯品質好、干物質含量高、易加工。近年來,山西省馬鈴薯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播種、中耕、植保、灌溉、殺秧、收獲等機械化設備逐步推廣應用,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區建設逐步開展。
尤其在脫貧攻堅期間,山西省重點支持貧困縣建設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優質鮮薯和加工專用薯生產基地、種薯和鮮薯貯藏設施,在貧困縣大力示范推廣脫毒種薯、全程機械化、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提升馬鈴薯生產效益,惠及了230萬貧困人口,帶動人均增收超過1000元。
但目前,山西省馬鈴薯以小農戶分散種植為主,規模化程度不高,栽培管理差異較大,耕種收各環節機械化水平低于相鄰的內蒙古、河北等省份,整體生產水平還有待提高。山西省馬鈴薯產業發展存在“科技支撐依然薄弱,生產水平有待提升,加工產業發展滯后,品牌建設亟需加強”等問題。
為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21〕2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動方案的通知》(晉政辦發〔2021〕98號)的有關部署,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編制并發布了《山西省“十四五”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
《山西省“十四五”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力爭達到450萬畝,其中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發展到30萬畝以上,單產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1700公斤/畝;脫毒種薯覆蓋率達到80%,選育并引進新品種30個以上,貯藏能力達到350萬噸,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建成國家級馬鈴薯產業園1個、省級馬鈴薯產業園3個;全面打造“山西馬鈴薯”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力爭馬鈴薯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70億元,將馬鈴薯產業打造成我省特色農業的優勢產品和鄉村振興的支撐產業,推動山西邁入全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第一方陣。
規劃中將“高標準建設種薯制種基地”做為重點任務之一。以“縣企共建方式”打造規范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種薯生產基地。建設原種生產基地3.6萬畝、一級種薯繁育基地36萬畝以上,配套水肥一體、微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加大農業機械購機補貼,提升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保證全省馬鈴薯脫毒種薯足量供應。加強種薯生產基地保護,推行種薯基地3年以上輪作模式,科學選定輪作作物,嚴格控制種薯基地土傳病害。
其中,還提出加快“三新”技術推廣應用。
在新技術方面,主要推廣馬鈴薯有機旱作技術和馬鈴薯綠色優質高效集成技術模式,推行機械化壟作栽培、水肥一體化、黑膜覆蓋、小拱棚等先進配套高效種植技術。
在新品種方面,大力推廣脫毒種薯應用,積極推廣適合鮮食和加工的抗病抗逆專用新優品種應用,重點推廣晉薯16號、青薯9號等鮮食晚熟品種,冀張薯12號、希森6號等鮮食中熟品種,費烏瑞它、中薯5號、早大白等鮮食早熟品種,因地制宜推廣麥肯系列、夏波蒂、大西洋、布爾班克等加工型專用薯。
在新機械方面,推進馬鈴薯機械化作業,促進農機農藝結合,在平川生產區域推廣使用成熟大型一體新型農業機械,在以山地、坡地為主的區域大力引進、研發和推廣使用適宜的中小型馬鈴薯專用機械。加大馬鈴薯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和丘陵山區等機具補貼力度,支持馬鈴薯生產經營主體購置播種、中耕、植保機械及起收、分級、精選、包裝一體化收獲機械,提高馬鈴薯耕種收的機械化水平。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山西省農業農村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