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吉水全力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助力農民增產創收

2023-01-16 09:04:31 來源: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處 閱讀量:15402 評論

  【農機網 地方農機】推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需要精準發力,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一個區域一個區域抓。近幾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先后組織舉辦了水稻機械化集中育秧、機插、飛防、機收、秸稈撿拾打捆和機烘全程機械化現場推進活動,達到了示范裝備技術、找準瓶頸問題、明晰路徑措施、推廣典型模式、營造良好氛圍的效果,有力地引領全程機械化向縱深推進。
 
  農機補貼政策落實有力,農民購機種糧積極性不斷提升。在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和貸款購機貼息補貼“三輪補貼驅動”下,吉水縣近十年每年落實農機補貼資金1000多萬元,每年享受農機補貼的農戶500多戶,每年購買農機具800多臺(套),每年拉動當地農民直接投資達4600多萬元。2022年吉水縣落實農機補貼資金1657.2133萬元,受益用戶690戶,補貼機具1064臺,拉動本地農民投資6000多萬元。農機補貼政策的有效落實,大力的推動了農民購機種糧的積極性,為吉水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了強勁有力的支撐。
 
  積極開展農機新技術試驗示范,持續推進薄弱環節建設。
 
  一是開展化肥農藥減量機械應用場景建設。為進一步提升吉水縣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及實現化肥高效利用,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江西省農業工程學會、江西省農機裝備應用產業技術體系、吉水水稻科技特派團、吉水縣農業農村局、吉水縣科技局等合作,在吉水縣召開機械化同步深施肥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現場觀摩培訓會,種糧大戶、合作社經營主體等40多人參加了培訓。通過機械化側深施肥,達到化肥農藥減量和高效利用的效果,經實際測試,試驗區平均氮肥利用率42.5%,畝產487.72公斤。
 
  二是組織召開油菜機械化移栽技術培訓。為大力推進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減輕作業勞動強度,促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吉水縣10月24-26日舉辦了2022年江西省吉安片區油菜機械化移栽技術培訓。此次培訓對象主要來自吉安市各縣區的油菜種植大戶、育秧中心主體、省級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農機維修人員等120余人,采取田間教學和專題授課的形式,重點圍繞油菜機械化育苗移栽等機械化種植技術、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移栽機具改裝、機具駕駛操作等內容進行培訓。通過培訓,拓寬了油菜的種植方式,提高了種植戶的油菜種植技術和種植積極性,為秋種擴種加油助力!
 
  三是狠抓水稻機械育秧中心建設。為補齊吉水縣水稻全程機械化機械種植環節“短板”,吉水縣積極宣傳水稻機械育秧中心建設標準和補助政策。今年吉水縣新建單季育秧能力3000畝水稻機械育秧中心一家,單季育秧能力1000畝水稻機械育秧中心三家。目前吉水已建成的水稻機械育秧中心共有八家,全縣單季育秧能力達3.1萬畝。
 
  培育新型服務主體,創新服務模式。吉水縣近年來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全力推進家庭農場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服務能力、規模經營能力、產業化發展能力、配套保障能力,構建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發揮市場化作用,引導市場主體開展聯耕聯種、半托管和全程托管服務。不斷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創新,以江西金田農匠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為依托,開發了現代綠色水稻服務平臺,推進了“互聯網+農機作業”精準管控托管服務全過程,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質量。
 
  以農資供銷為起點,依托江西中波供銷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聚合農資和農機作業,建立糧食銀行儲兌所,推行了“生產托管+糧食銀行”的“中波”模式;以農業技術為載體,依托江西金田農匠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實現技術和金融融合,建立了收益保底機制,推行了“生產托管+金融服務+收益保底”托管服務的“金田”模式。兩種托管服務模式在全縣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全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在吉水大地落地生根。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機作業便利程度。吉水縣充分利用高標準農田整治項目加快推進以適應機械化作業為目標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推進“小塊并大塊”,配套建設適應的機耕道路和機械下田作業道口,保證設施建設不影響機械作業,確保農田提水灌溉所需電力,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創造條件。
 
  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7萬畝,田間道路通達率達95%以上,灌溉水保證率達85%以上,為當地農業生產發展和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精準實施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大膽實踐創新模式。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扶持下,吉水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模式創新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因地制宜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推動秸稈離田利用及秸稈產業化利用的發涌現出“秸稈異地覆蓋井岡蜜柚(大蒜)肥料化模式、秸稈基料及肥料一體化生產赤松茸模式、秸稈墊鴨欄堆漚生產有機肥模式”等一批實用有效、可學可復制的利用模式,基本實現重點區域、重點作物秸稈的全域全量利用,全縣秸稈處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2022年秸稈產生量568113噸,可收集量382891噸,秸稈綜合利用率98.18%。按照秸稈就地就近收儲的原則,統一“六有”建設標準,全縣已建設26個秸稈收儲中心,現有規模化秸稈綜合利用企業30多家,秸稈經紀人21個。秸稈利用量得到快速增長,形成了以肥料化、飼料化和基料化為主的秸稈資源化利用格局。
 
  經過幾年砥礪前行,吉水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據統計,2022年吉水縣水稻種植機耕率達98.9%,機械化種植率達45%,機收率達98.9%,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2.74%,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0.96%。烘干機批烘干量8311噸、年機烘干能力達498660噸,烘干率達79.66%;秸稈處理機械化水平達98.54%,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達58.17%。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