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現代化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青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全程全面、減損防災、補短破頸、機藝融合、智能強服”為工作目標,找準短板弱項,重點發力,抓常規、保生產,強弱項、補短板,樹典型、出亮點,廣示范、促提升,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奮力開創農機推廣工作新局面。
一、抓常規,強化農業機械化技術支撐
緊盯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聚焦春耕春播、“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全力以赴抓好農機推廣各項工作。一是抓好農機檢修調度,確保不誤農時。堅持疫情防控和農機化生產作業兩手抓、兩不誤,指導農機維修網點、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600多支維修服務隊,組織1500多名農機維修人員開展農機檢修維修巡回服務,每年檢修各類農機具50多萬臺套,培訓機手5.9萬余人次,組織54.6萬臺農業機械上陣作業,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機收機播率接近100%。二是抓好糧食機收減損,確保顆粒歸倉。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理念,深挖機收減損潛力,通過開展收獲減損技術培訓、加大低損失率機械推廣、組織機收減損大比武等措施,全面提升全市糧食機械化收獲減損水平。已組織小麥、玉米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4場次,通過大賽培育“山東省糧食機收減損之星”10名、“山東省糧食機收減損優秀選手”10名,小麥、玉米機收損失率分別降低到1.2%和2%以內,減少小麥、玉米機收損失1500萬公斤、1600萬公斤以上。三是抓好農機化人才培訓,確保技術落地。創新雙線技術培訓,線上開辟農機技術培訓云課堂,2022年已組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蔥生產全程機械化等直播培訓活動8場次,線下舉辦新型農機裝備、機藝融合技術等培訓班15場次,培訓農機技術人員及農業從業人員6萬余人次,綠色高效農業新技術、新裝備加快推廣。
二、強弱項,加快補齊農機裝備技術短板
針對部分經濟作物農機裝備少、科技含量低、農機化水平不高、難以滿足生產需要等現實問題,多措并舉,補齊農機裝備技術短板。一是打造農機推廣協作平臺。發揮駐青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優勢和本地農機企業規模優勢,共建農機技術創新推廣團隊,協同開展新機具研發試驗與推廣應用,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播種機、種子編織機、種子丸粒機、全自動大蔥開溝移栽一體機、胡蘿卜聯合
收獲機等新型特色作物農機裝備15種;聯合山東省農機推廣站、山東省農機院、山東省農科院、青島理工大學等7家科研推廣單位共建青島市首個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專家工作站,發揮46名駐站專家創新引領作用,充分放大工作站示范帶動效應,全面提升大沽河流域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二是加強農機技術裝備研發。聯合高校院所、農機企業共同實施“胡蘿卜精密窄行播種關鍵技術集成及示范應用”“大蔥聯合收獲關鍵技術提升及裝備研發”“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研發”等科技研發項目3項,申請發明專利5項;集成總結青島市農機主推技術模式10項,農機技術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三是加快智能農機裝備推廣。大力發展植保無人機、北斗自動導航自動駕駛
拖拉機和聯合收獲機,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探索構建農機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管理架構,打造“智慧農場”“智慧果園”“智慧牧場”等試驗示范基地。全市高端大型復式農機裝備達到37000臺,其中裝備“北斗”導航的農機裝備達到1200臺,植保無人機達到1600臺;安裝深松、保護性耕作監測儀2300多臺套,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三、樹典型,打造農機推廣工作新亮點
一是培樹農機社會化服務典型。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做強農機服務主業、做實農事服務事項,培樹全國、全省、全市“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典型案例15個,引導800多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化作業服務,承擔了全市“三夏”“三秋”80%以上的農機總作業量,有效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問題,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二是培樹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典型。緊盯農作物生產機械化薄弱環節,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探索總結蔬菜、中藥材等全國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典型案例2個,培樹全國蔬菜初加工生產、服務典型案例3個,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加快農機化新裝備、新技術、新方式的推廣應用。三是培樹農機化行業帶頭人。注重長期扎根農村、服務于農機使用一線農機技能人才的挖掘與培養,建立市級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名錄,已培養山東省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2人、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5人,充分發揮一線“土專家”在農機研發、技術推廣、作業服務、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豐富實踐經驗,示范帶動鄉村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助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四、廣示范,推動農機推廣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打造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鞏固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和全省“兩全兩高”農機化示范縣全覆蓋創建成果,累計爭取市級財政資金680萬元,建成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30個,全力推廣先進適用、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裝備,帶動全市新增綠色環保機具占新增機具比例達到20%以上。二是實施示范推廣項目。以突破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為重點,實施畜牧養殖、經濟作物、智能農機、糧油作物、設施農業等方面的機械化技術30項以上,總結形成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技術模式,推進良田、良制、良種、良法、良機綜合配套,促進農機農藝農牧深度融合。三是舉辦農機裝備技術演示推介活動。積極爭取部、省上級業務部門以及行業協會、高校院所等單位支持,累計成功舉辦“央視頻馬鈴薯春季機械化生產現場直播活動”“全國大蔥生產全程機械化專題活動”“全國花生種植機械化現場演示培訓活動”等全國全省性農機現場演示推介活動7場次,年組織開展全市花生、玉米、生態茶園、設施果園及畜牧養殖新裝備新技術專題展示觀摩推介會10場次以上,帶動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2%,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小麥、玉米的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9.7%、99.6%,基本實現機械化,助力青島農機推廣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