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市場行情】近十年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長足發展。近日,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召開專題座談會,暢談我國農機化發展成就。自2013年以來近十年間,我國農機總量合理增加,裝備結構持續優化,主要作物生產機械化加快推進,綜合機械化率不斷提升。
2021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78億千瓦,相較2012年增長5.17%。
拖拉機保有量2173.06萬臺、配套農具4022.93萬部,其中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74.31萬臺、407.93萬臺。從拖拉機數量上來看,相較于2012年拖拉機總數略有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我國農業機械化已經進入到穩定發展期,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的大型拖拉機(55.8kW以上)增長迅速,由2012年的50.8萬臺上升到2021年的143.66萬臺,占拖拉機總數的比例由2.23%上升到6.61%。
農業裝備結構持續優化,農業機械的產品種類由主要作物的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秸稈處理、烘干等全程延伸,從糧食作物向棉油糖等經濟作物,由種植業向養殖業、加工業拓展。在糧食作物生產方面,農業機械總量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稻麥
聯合收割機、
玉米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谷物烘干機保有量分別達162.72萬臺、61.06萬臺、96.32萬臺、14.42萬臺,相較于2012年分別增長55.64%、162.06%、87.76%、300.56%。在果蔬茶等經濟作物生產方面,機械化發展也取得顯著成效(表2),其中甜菜、棉花、蔬菜、茶葉作物收獲機數量在2012年基礎上達到數倍增長。在畜牧水產方面,畜牧養殖、水產養殖機械化率分別達到38.50%、33.50%,機械保有量分別從2012年的661.70萬臺、348.78萬臺增長到2021年的811.00萬臺、479.50萬臺,分別增加22.56%、37.48%。
在農產品初加工方面,2021年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達到41.64%,除棉花以外各類主要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數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數量從2012年的1316.74萬臺增長至2021年的1571.99萬臺,增長19.38個百分點。
此外,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自動駕駛拖拉機、無人插秧機、植保無人飛機等智能農機裝備擴大推廣應用,補貼購置植保無人飛機1.3萬架,支持安裝農業用北斗終端近2.3萬臺套,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主要作物生產機械化加快推進,綜合機械化率不斷提升:三大主糧作物生產機械化率進一步提高,其中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由2012年的93%提高到2021年的97%,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由2012年的67%提高到2021年的86%,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由2012年的75%提高到90%,分別提高4.6個百分點、27.75個百分點、20.10個百分點。同時薄弱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水稻種植機械化率達56.30%,玉米收獲機械化率達78.67%。在經濟作物方面,油菜、馬鈴薯、花生、棉花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也突破了50%,分別達到61.92%、50.76%、65.65%、87.25%,實現了從人畜力作業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
目前,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達到72.03%,標志著我國農機化進入了平穩發展階段,在增速有所調整的同時,部分短板領域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而實現整體更為均衡的發展。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數據來源:《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年鑒》、《2021年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統計公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