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會展快訊】為有效實施國家現代農業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重點任務,促進長江流域花生農機農藝融合與全程機械化發展,7月31日~8月1日,由國家現代農業花生產業技術體系主辦,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和贛南科學院聯合承辦的“長江流域(贛州)花生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培訓會”在贛州成功舉辦。國家現代農業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主任胡志超研究員、病蟲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廖伯壽研究員、遺傳改良研究室主任王傳堂研究員、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周曙東教授、種質資源與評價崗位科學家姜慧芳研究員、
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崗位科學家王興祥研究員、產后加工機械化崗位科學家謝煥雄研究員、播種與田間管理機械化崗位科學家王東偉教授、智能化管理與精準作業崗位科學家胡煉教授、體系首席科學家秘書代小冬博士,長江流域襄陽、南京、合肥、邵陽、南充、徐州、贛州等綜合試驗站站長及團隊成員,江西省花生芝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劉成梅教授、部分崗位科學家和試驗站站長,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贛州市農業農村局、南康區人民政府,贛南科學院等主要領導,贛州市、南康區農業、農機、農技部門、專業合作社、種植戶代表,農機企業代表,以及媒體代表等共計150余人參加此次會議。
此次會議分為技術培訓和現場演示兩個階段。其中技術培訓會由胡志超主持。王傳堂作“適應機械化操作的花生品種研究進展與展望”、胡志超作“以農機農藝融合促進花生產業發展”報告、廖伯壽作“長江流域花生病害防控技術”報告、周曙東作“花生產業經濟形式分析”報告、萬麗云作“花生黃酮代謝的初步解析”報告。會上,授課專家主要對花生農機農藝融合重點任務、研究進展、技術路徑、努力方向等做了闡述,參會代表對所關心的相關問題與授課專家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與探討。
現場演示會在南康區唐江鎮白石村花生農機農藝融合試驗示范基地舉行,由贛州綜合試驗站站長陳榮華研究員主持。現場分別演示了由南京農機化所專門針對長江流域而研發篩選的花生種子剝殼機、兩壟四行覆膜花生
播種機、單壟雙行覆膜花生播種機、雙壟四行(露地)花生播種機、鏟鏈式挖掘
收獲機、翻秧式挖掘收獲機、場地式花生摘果機、牽引式花生摘果機、半喂入履帶式聯合收獲機等不同類型作業機具9種。演示會上,觀摩人員對參演機具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亦對作業效果表示滿意,并紛紛找參展企業咨詢機具詳細作業性能和銷售價格等,購置意愿強烈。演示會結束后,當地合作社當場對3種參演機具下了訂單。
長江流域作為我國五大花生產區之一,近年來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呈穩定發展態勢,對我國花生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機械化生產和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還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制約了該區域花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次會議,培訓內容從品種選育、機械化生產、病害防治、產業經濟等關鍵技術高度聚焦農機農藝融合,演示機具緊扣脫殼、播種、(分段、聯合)收獲等主要生產環節,培訓和演示內容豐富且富有成效,不僅使受訓人員對花生農機農藝融合理論知識、實際生產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也對下一步有針對性地協同開展先進實用技術研發與攻關,促進長江流域乃至全國花生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進步,促進花生機械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