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關于印發2022年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意見的通知
魯農技植保字〔2022〕15號
各市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農業農機技術推廣、農業綜合服務、農業農村事務服務、農業技術服務、農業技術推廣與種業)中心:
現將《2022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落實關鍵措施,認真做好玉米病蟲草害防治工作,確保秋糧生產安全。
附件:2022年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意見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22年6月13日
2022年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意見
2022年,我省玉米病蟲草害主要有玉米葉斑類病、玉米莖基腐病、玉米銹病、草地貪夜蛾、玉米螟、二點委夜蛾、玉米薊馬、粘蟲、玉米穗蟲、蚜蟲、地下害蟲及雜草等。各地要堅持預防為主、分類指導、聯防聯控的原則,著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抓好玉米病蟲草害綜合治理。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切實保障玉米生產安全。
一、加強監測預警
及早行動,加密監測網點設置和調查頻次。針對草地貪夜蛾,要加大加密我省南部地區與江蘇、河南、安徽省份毗鄰的市縣的監測力度和網點。全面啟用誘捕器、誘蟲燈、高空燈等監測設備,及時觀察誘捕動態。充分利用“黃淮海阻截帶”,嚴格做好草地貪夜蛾調查監測和防控阻截。做好病蟲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全面、準確掌握玉米各生育期病蟲實時發生情況。及時分析會商,發布預警預報,加快病蟲信息傳播,擴大信息覆蓋面。加強信息調度,嚴格周報制度,隨時上報草地貪夜蛾、粘蟲、玉米銹病等易突發暴發病蟲動態。要注意7月中旬至9月份氣象變化,特別是魯西南、膠東地區,要提早行動,加大玉米銹病調查監測,準確把握病情動態。適時開展拉網式大田普查,積極發動種植大戶、合作社、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協助農技人員做好普查,力爭實現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監測“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田”。
二、落實防控措施
(一)選用抗病品種。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優選耐密植、抗倒伏、宜機作、高產抗病品種。籽粒玉米,可選金海5號、魯單818、連勝216、鄭單958、魯單981、青科8號、黎民362、登海DT718、潤玉605、金王16、良玉99號、金來705等品種,可抗玉米小斑病、瘤黑粉病、莖基腐病、銹病、穗腐病等;鮮食玉米,可選濟糯33、京科糯2000、山農甜糯1號、魯糯005等品種,可抗小斑病、瘤黑粉病、絲黑穗病、矮花葉病毒病、粗縮病等;青儲玉米,可選禾豐飼玉3號、山農飼玉1號、泰青飼6號等品種,可抗小斑病、彎孢霉葉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銹病、粗縮病等。
(二)播前種子處理。主要防治苗期病害、地下害蟲、二點委夜蛾、灰飛虱、薊馬等,減少玉米粗縮病發生。可用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精甲霜靈、咯菌腈、苯醚甲環唑或氟唑環菌胺等成分的懸浮種衣劑或種子處理劑包衣或拌種,預防玉米絲黑穗病、莖基腐病等;用含有噻蟲嗪、吡蟲啉、氯氰菊酯、氟蟲腈或呋蟲胺等成份懸浮種衣劑或種子處理劑包衣或拌種,防治薊馬、灰飛虱、地下害蟲等,兼防二點委夜蛾、玉米粗縮病等;也可用殺蟲殺菌復配藥劑,如9%吡唑酯·咯菌腈·噻蟲嗪種子處理微囊懸浮-懸浮劑、3%戊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26%噻蟲·咯·霜靈種子處理懸浮劑、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或20%福·克懸浮種衣劑等,包衣防治蚜蟲、灰飛虱、地下害蟲、莖基腐病等。針對草地貪夜蛾常發區晚播玉米,可用40%溴酰·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包衣或拌種。藥劑用量按登記用量或用藥說明。
(三)適期多措除草。小麥收獲后,采用秸稈田間粉碎覆蓋,貼茬免耕播種玉米,抑制雜草生長。旋耕滅茬地塊可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噴霧封閉處理。選用乙草胺(異丙甲草胺或異丙草胺)+莠去津(氰草津、特丁津、唑嘧磺草胺或異噁唑草酮)桶混噴施,進行土壤封閉處理。苗前未除草地塊,可在苗后3~5葉期,進行莖葉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可用硝磺草酮、噻吩磺隆或煙嘧·莠去津等藥劑;闊葉雜草可用氯吡嘧磺隆、唑嘧磺草胺、二氯吡啶酸、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滅草松或麥草畏等藥劑;混合發生可用硝磺草酮、砜嘧磺隆、異噁唑草酮、苯唑草酮、氨唑草酮、硝·煙·莠去津、硝磺·莠去津、煙嘧·莠·氯吡或苯唑·莠去津等藥劑。
(四)生物生態調控。推廣深耕滅茬,適期播種,單粒精播及配方緩控施肥等科學種植技術;加強田間管理,秸稈粉碎還田,及時清除病蟲植株、雜草及玉米播種溝上秸稈,破壞病蟲適生場所,減少玉米螟、二點委夜蛾、灰飛虱、葉斑病、根莖病害等病蟲基數。結合機械化作業模式,合理間作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周邊地頭種植蛇床草、菊科顯花植物等,優化農田生態,涵養利用天敵自然控制蟲害。適時開展生物防治,田間玉米螟百株落卵量達1.0塊~1.5塊時,可釋放赤眼蜂控制玉米螟種群數量;心葉末期,可畝用0.2%蘇云金桿菌顆粒劑300~500克撒施于心葉內,或用20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懸浮劑40~50毫升,對水噴施,防治玉米螟;病情初發期,畝用200億芽孢/毫升枯草芽孢桿菌70~80毫升,噴霧防治莖基腐病、大斑病等。對于草地貪夜蛾,成蟲高峰期,可采用殺蟲燈、性誘劑、或生物食誘劑誘殺,降低幼蟲密度;或根據實際,涵養利用本地天敵,如小花蝽、布甲、蠼螋等控制幼蟲為害;也可釋放赤眼蜂、螟黃赤眼蜂、夜蛾黑卵蜂、繭蜂等寄生草地貪夜蛾卵或幼蟲,降低田間危害;或在低齡幼蟲期噴施生物藥劑防治,如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穩桿菌等。
(五)科學用藥防治。心葉期,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氯蟲·高氯氟、溴氰菊酯、噻蟲·高氯氟等藥劑,對水噴霧防治蚜蟲、薊馬和紅蜘蛛等,兼治玉米螟。防治玉米穗蟲,可用含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苯蟲酰胺、印楝素或虱螨脲等成份的藥劑,或用蘇云金桿菌或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藥劑,對水噴霧;防治葉斑、穗腐、銹病等,可用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環唑、丙環•嘧菌酯等藥劑,對水噴霧。草地貪夜蛾低齡幼蟲期,優先選擇低毒、高效、環境友好藥劑噴藥防治,如乙基多殺菌素、氟苯蟲酰胺、虱螨脲、除蟲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鈴脲•茚蟲威、甲氧蟲酰肼•茚蟲威等。注意科學輪換用藥或復配,以免產生抗藥性。
三、推進統防統治融合
各地要及早著手,制定重大病蟲防治預案,落實防治措施。要結合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等項目,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做好玉米重大病蟲病蟲草害大面積規模化防治示范工作。充分發揮專業化防治快速高效的優勢,加大大型藥械、植保無人機及高桿作物施藥器械的推廣力度,因地制宜實現村、鎮、縣整建制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專業化防治組織,針對病蟲草害發生情況,抓住關鍵時期、關鍵節點,綜合多種技術措施,協同實施規模化防治,推進多種統防統治技術融合。
麥收后,結合病蟲害發生實際,規模化實施秸稈精細粉粹、耕翻滅茬等壓低病蟲害基數,提高化學除草效果。播種期,根據地下害蟲、土傳病害和苗期病蟲害種類,選擇適宜的種子處理劑拌種或包衣。除草關鍵時期,選用自走式
噴霧機等施藥器械,大面積統一施藥除草。大喇叭口至穗期,科學組配高效殺蟲、
殺菌劑,規模化推廣玉米“一防雙減”技術。強化開展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特別是加強大面積生物措施的規模化調控利用,實現玉米病蟲長效可持續治理。在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棉鈴蟲等成蟲盛期,大面積規模化利用無人機釋放寄生蜂等天敵,有效降低害蟲種群基數;也可在卵至低齡幼蟲期,規模化噴施綠僵菌、白僵菌、蘇云金桿菌、核多角體病毒等微生物菌劑,降低幼蟲危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