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相對于旱作農作物來說,水稻雖然耐澇能力較強,但被洪水淹沒仍會受到傷害。特別是近期廣西連續大暴雨,導致部分稻田洪澇災害嚴重。
一、針對洪澇災害,可以采取以下應對補救措施
1.盡早排除田間積水和清除田間雜物
洪澇災害發生后,迅速組織人力,集中排水設備,進行排水搶救,及時清理疏通排水溝渠,同時打撈漂浮物、清除田間雜物,盡量減少水稻受淹時間,減輕損失。
注意:在陰雨天可一次性將田水排干,以利于水稻恢復生長,但在高溫烈日天氣,不能一次性將田水排干,必須保留適當水層,使水稻逐漸恢復生長。
5~7月是南方汛期,雨水多,需要氣象部門配合,加強短期天氣測報的精確度,各地方政府注意氣象信息,指導當地農戶搶排田間積水、搶時收割、搶晴曬稻谷。
2.及時扶苗洗苗
稻田遭遇洪澇災害后,水質渾濁,使大量泥沙或是污泥吸附在葉片上,堵塞氣孔,影響水稻正常生長。
在退水露苗尖時,用竹竿來回振蕩,洗去水稻莖稈和葉片上的污泥。
退水后扶正倒伏稻苗,處于分蘗期和秧苗期的稻苗可采用潑水或是
噴霧器噴洗的方式洗苗,清除爛葉、黃葉,以防病害發生。
二、洪澇災后水稻防護措施
1.科學管水
移栽稍遲或降雨較多的地方,孕穗前要根據苗情、天氣加強排水和露曬田,促進根系、分蘗生長,莖稈粗壯,增強抗倒伏能力。
幼穗分化期保持田土濕潤,抽穗揚花期做到有水抽穗。
對已齊穗灌漿稻田要運用干濕交替的灌溉方法,切忌斷水過早,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收獲前5~7天宜斷水,以提高早稻產量和稻米品質,并便于農機下田收割。
2.盡快追肥,增施粒肥和葉面肥
排水露田同時,結合灌淺水補追速效肥,桂北、桂中、桂南各稻作區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因地制宜看苗追施肥,對桂北等少部分插植較晚的每畝追施尿素、氯化鉀各3~5公斤作壯蘗肥。
拔節期受淹稻田,在排水后3天內補施氮肥,追施磷鉀肥;
抽穗期受淹稻田,可噴施“920”促齊穗,結合噴施0.2%磷酸二氫鉀葉面肥或用其它葉面肥間隔7~10天進行噴施2~3次,以利于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孕穗結實期受淹稻田,排水后以補噴葉面肥為宜。
3.加強病蟲害防控
加強病蟲害防控是災后蟲口奪糧、實現早稻豐產豐收的重要保障。受淹稻田,易發生細條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穗頸瘟等病害,退水后要及時:
噴施45%丙環唑水乳劑、井岡霉素、12%井岡·蠟芽菌、20%井岡·蠟枯菌間隔7~15天噴施1~3次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等真菌性病害;
施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或20%噻菌酮懸浮劑等藥劑間隔7-15天噴1~2次防治細條病和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
根據當地蟲情測報及時噴施康寬、四氯蟲酰胺、甲維鹽等藥劑間隔5~7天噴1~2次防治稻縱卷葉螟和鉆心蟲;
噴施烯啶蟲胺、呋蟲胺、百靚瓏等藥劑間隔5~7天噴1~2次防治稻飛虱。
5月至今連續雨天寡照,利于病害發生、“兩遷害蟲”多次遷入,加之雨天多,施藥防治效果差,蟲源積累較大。因此,加強災后病蟲監測和預測預報,各地政府根據病蟲測報及時指導農戶噴藥防治,重點防治穗頸瘟、紋枯病和“兩遷”害蟲,盡量做到統防統治。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