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5月20日,家庭農村關鍵裝備試驗示范現場會在我院章丘棗園田間試驗示范基地成果舉辦。會議由我院畜牧養殖技術裝備創新團隊承辦。省農科院科技管理處副處長趙海軍出席現場會并講話。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畜牧養殖技術裝備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鐘波研究員、團隊成員以及企業代表等30余人在現場參加了本次現場會。
趙海軍在致辭中指出,畜牧裝備創新團隊作為農科院首批啟動的創新團隊,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今年也得到了農科院創新工程的重點支持,團隊建立幾年來,務實開展工作,緊跟產業需求搞科研,聚焦國家提出發展“家庭農場、種養循環”模式,研制了一整套成熟裝備,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真正踐行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現場會上,對飼草料收貯、飼喂管理、糞污處理等關鍵環節的裝備進行了演示示范,多功能青
飼料收獲機從田間將飼草收獲粉碎之后,經裹包
青貯機進行打捆纏膜,由專用去裹包青貯夾包機進行轉運碼垛,待需要使用時通過各式TMR
攪拌機調制飼料并進行飼喂,圈舍產生的糞污經過堆肥制作有機肥,通過翻拋機對堆體進行翻拋作業,實現養殖糞污的無害化利用。
畜牧裝備創新團隊副主任孫志民介紹,這套裝備系統完整,可以滿足全程機械化作業,雖然個頭不大,但每款機具都有創新和優化。例如,現場演示的這款青飼料收獲機能夠一機多用,既可用來收獲玉米、甜高粱等高稈作物,也可用來收獲燕麥、苜蓿等矮稈作物;液壓四驅,既可在平原地區作業,也適合丘陵地區作業。再如,400公斤級(90型)裹包青貯機,全自動控制、故障自檢,生產效率較高,可達每小時15噸(全株玉米),能耗較低。家庭牛場全日糧(TMR)制備機,結構緊湊、轉彎半徑小、通道寬度超過1.2米就能通過;專用立式攪龍和切割刀,物料切揉效果好、混料效率高;直接投喂,簡化作業流程,運行成本低;全液壓或全電動驅動,操控方便,適合各種規模家庭牛場使用。多功能裝載機,機具掛接采用快換結構設計,一分鐘內就能實現機具更換,配套不同機具,就可用于物料裝卸、轉運、青貯取料、糞污清理等多種作業。
活動全程通過舜網傳媒、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等多個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近10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宣傳效果。
據了解,畜牧裝備創新團隊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工作安排,把支撐“適度規模家庭牛場”作為工作重點,以家庭牛場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服務產業主體,研發了現場展示的一系列家庭牛場全程機械化裝備,部分技術裝備已經在甘肅、云南、新疆、黑龍江等地落地,為推動我國畜牧業特別是肉牛養殖業的發展的貢獻了科技力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