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為貫徹落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的部署要求,潼南區農業農村委組織全區農技人員及種植大戶線上學習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及機械化生產技術直播課程,深入了解國家大豆產業體系及發展現狀,探索“玉米不減產,多收一茬豆”新模式。下達了全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開啟技術指導及農機社會化服務。目前,大豆玉米長勢良好。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摸清家底,科學布局。潼南區農業農村委結合丘陵地形條件、農戶種植需求,制定了《潼南區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在全區發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申報通知。根據申報情況,在全區建立豆-玉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片23個,輻射帶動種植7000余畝。雙江、崇龕、塘壩、寶龍建立區級示范片4個,其余鎮街各建立示范片1個,結合節氣及時采購耐陰、抗倒伏、耐密植或(半)緊湊型大豆品種分發到各鎮街。
二、宣傳引導,精準培訓。通過媒體宣傳、聘請四川農大專家、重慶市農機技術推廣站專家開展線上培訓,技術部門線下實地指導等形式,精準服務,推廣該項技術應用,在全區拉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序幕,建立“一對一”互助合作模式,采用大豆帶與玉米帶間作套種,多元化進行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實現作物協同共生、一季雙收、年際間交替輪作。如:2+3套作、2+4間作。
三、探索農機農藝融合技術。一是優選農機裝備。引進農哈哈、大華、愛科等復種機械或專用機械,結合實際生產條件進行改裝,探索大豆玉米復合種植行距和株距要求,提高作物機械使用率。二是加強培訓。3月20日開通市農機總站全天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培訓”網絡直播課,受邀請對象有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種植大戶、行政技術人員共計300余人。三是加強試驗示范。在太安太平村、龍形、梓潼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
種植機化播種試驗450畝,目前長勢良好。
四、鼓勵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參與服務。協調農機經銷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及時供貨,保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
種植機械化生產需求,全區共引進復種機械設備15臺套,輕簡化
播種機械200多臺套;機械化生產面積完成7000畝,環節服務超過70%。
潼南區通過市場需求,優良品種引進,項目促進,技術支撐及農機社會化服務,指導農戶開展生產。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