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減少糧食機收環節損耗是增加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根據各省實地抽測結果估算,全國主要農時糧食機收環節損失率平均降低1個百分點,就能減少糧食機收環節損失約100億斤。因此,農業農村部要求將機收減損作為糧食生產機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
當前,“三夏”搶收季即將來臨。近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小麥機收減損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樹牢“減損就是增產”意識,切實加強小麥機收減損工作的組織領導,把小麥機收減損作為“三夏”工作重中之重來抓,制定工作方案,采取綜合措施,從機收環節抓起,從培訓環節夯實,鞏固2021年機收減損工作成果,進一步
挖掘機收減損潛力。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等與農戶簽訂作業合同,明確損失率等作業質量要求。組織農機技術人員、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等,巡回麥收一線開展減損技能技術指導,開展隨機實地抽測地塊損失率,摸清轄區內機收損失真實情況,有針對性地優化工作措施,確保機收損失率合理可控。
《通知》要求做好機具保障、強化機收培訓、廣泛宣傳動員。發揮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作用,鼓勵農民購置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
收獲機。全面落實農機報廢更新政策,優先支持
聯合收割機等糧食生產機械報廢更新,推動淘汰老舊機械,促進農機升級換代和智能綠色高效收獲機械應用。鼓勵應用機收損失監測、智能化技術,促進收獲機械產品提檔升級,進一步優化割臺、脫粒、分離、清選能力,切實提升機收減損性能。各地要提前開展麥收市場調研分析,及時發布機具供需、收獲進度、價格、氣象等信息,科學調配機具流向,確保供需平衡。協調農機企業、經銷商備足農機零配件,確保機具正常使用。引導農機合作社、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等主體深入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提高機具使用效率和效益。及早組織開展機收減損技術培訓。利用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組織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針對性強化骨干機手的節糧減損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利用好各種傳播渠道,加強《小麥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標準宣教,提高機手和農戶節糧減損意識和貫徹標準的自覺性,推動按標、按規作業。要及時組織力量精準開展技術指導,指導機手因地制宜選擇收獲時機,圍繞降低割臺損失、夾帶損失、清選損失等環節,示范操作,針對作物因災倒伏特殊情況,迅速調度適用機具支援搶收。要加強作業質量監管,強化指導服務和督促檢查,促進操作規程和減損措施落實到位。各地要從宣傳引導、責任落實、監督檢查等入手,廣泛動員地方政府部門和基層干部盡快實現從“只關注搶收到既關注效率更關注質量”的工作重心轉移,盡可能消除主觀認識不足和工作不到位的情況。要廣泛開展小麥機收減損宣傳活動,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及短視頻、明白紙、微信群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渠道,重點報道小麥機收減損工作中的新亮點、新典型、新成效,營造廣大群眾和農機手關注支持機收減損的濃厚氛圍。要按照“常態化組織開展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的要求,組織開展好今年全省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50萬畝以上小麥主產縣全部參加。通過以賽促訓、以賽提技,營造廣大農機手、全社會關注支持機收減損的濃厚氛圍,激發廣大機手比學趕超節糧減損技能的榮譽感使命感,推動麥收作業精細高效、提質減損。
《通知》指出,根據麥收進度,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在全省舉辦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全省大比武活動由省農業農村廳農機管理處牽頭,聯合省農機推廣總站、省農機鑒定站、省農機監理總站共同主辦,各小麥主產區市、縣(市、區)農機化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支持配合。參加人員面向夏收期間從事機收作業的聯合收割機駕駛員,持有聯合收割機駕駛證,自愿就近向所在縣農機化主管部門報名。
活動結合夏收生產實際在各地田間地頭進行。小麥面積50萬畝以上的縣(市、區)均參加比武活動,每個縣(市、區)麥收期間組織一場集中比賽,參賽優秀機手規模控制在10名左右。
各縣(市、區)比賽規程參照2021年全國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有關要求和“谷物(小麥)聯合收割機收獲損失率測定方法”等自行制定。省廳有關處站適時派出專家進行巡回指導。
各縣(市、區)在比賽結束后,要及時對賽事材料進行匯總并推選出3名“省級機收減損之星”,報省農業農村廳農機管理處,經專家復核后,以省農業農村廳名義頒發證書。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