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熱點關注】 吉林省是農業生產,其農業生產發展維護對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
農產品穩產保供,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奪取全年農業豐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從毫不放松抓好春耕生產、強化耕地保護、提升農機裝備保障能力、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節本增效提質、扎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抓好設施蔬菜生產、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創新經營服務機制、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加強保障支持服務和激勵措施等方面作了具體部署。
其中春耕生產方面,《意見》指出,各地按照已下達的880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任務和464.5萬畝大豆播種面積任務,壓實責任,確保落實到鄉村、地塊,在正常年景下糧食產量穩定在800億斤以上。
抓好生產者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重農支糧政策落實,及時兌付補貼資金。加強土壤墑情和氣象條件監測,分區域開展適播期預報,組織各地開展旱田整地和適時播種,對受疫情影響確有耕種困難的農戶,積極落實代耕代種或托管服務。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水田整地泡田、水稻插秧工作。發揮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作用,精細安排,搶農時搶進度,確保把地種在適播期內,確保一次播種拿全苗。推動農資生產保供企業、農資門店有序復工復產復市。發揮供銷系統農資流通網絡優勢,完成好省級化肥商業儲備任務。保障農資交通運輸暢通,嚴禁自行設立卡點,涉疫地區視情況采取建立“點對點”保供和組建農資應急
運輸車隊等應急配送機制,多措并舉確保農資及時到位入戶。開展農資打假行動,穩定市場秩序。
農機裝備保障方面,一要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按照“優機優補、有升有降、有進有退”原則,加大高性能免耕播種機、動力換擋拖拉機等高端農機產品補貼力度,全力保障糧食收獲、糧食烘干和飼料加工、畜禽養殖等急需重點農機具,示范推廣水稻有序拋秧機、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等高效智能農機產品。二要加強農機裝備主體建設。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持續推進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機裝備建設,在全省“一鄉一個”主體建設基礎上提檔升級,科學布局,逐步向村級延伸,穩定產糧大縣、畜牧大縣農機裝備主體建設支持政策,提升農機規模化經營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三要推進農機產業改革創新。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一體化試點。統籌科研、生產、銷售、鑒定、推廣應用等方面資源力量,構建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大型專業科研院所支撐、重點農業生產企業參與、創新主體相互協調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聯合體,拓展農機裝備應用場景,推動大型高端智能農機、丘陵山區先進適用小型小眾機械等急需產品創制與北斗智能監測終端或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探索邊研發、邊熟化、邊推廣的新型工作機制,強化農業機械產業鏈、供應鏈。
設施蔬菜生產方面,加快推進溫室大棚建設,提高蔬菜生產能力。深入實施“百萬畝棚室建設工程”,新建各類棚室2.5萬畝,建成設施蔬菜生產基地50個以上,重點支持建設30畝以上規模園區,對新建標準棚室面積超過1000畝的縣(市、區)給予獎補。謀劃儲備符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條件的棚膜經濟發展類項目,鼓勵工商資本建設100畝以上大型設施蔬菜基地。召開全省棚室建設現場推進會議,重點推廣蓄熱節能日光溫室建設模式,鼓勵將塑料大棚改造升級為溫室,全面提升冬季溫室生產裝備水平。立足疫情常態化防控需要,依托省級“菜籃子”科企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棚室蔬菜應急保障基地100個以上,擴大蔬菜生產規模和供給能力。深入開展“雙百共建”行動,組織專家和基層農技人員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加強“菜籃子”穩產保供農民培訓,提升農民技術操作能力。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