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眾所周知,化肥農藥的過多使用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一定污染,不利于農業綠色健康發展。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進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是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
雖然近些年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當下化肥農藥投入仍處在治存量、遏增量、增效益的關口,還需要加力推進減量增效工作。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關于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圍繞主要作物、重點區域、關鍵環節、重大病蟲等,實化技術措施,深入推進科學施肥、施藥,實現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意見》提出,到2023年,在糧食主產區、果菜茶優勢產區等重點區域,全省化肥使用量較2020年減少3%,配方肥應用面積從2020年的400萬公頃增加到440萬公頃;在農業重大病蟲發生平穩的情況下,全省農藥使用量較2020年減少6%,農藥包裝廢棄物得到有效回收和處理。
《意見》明確了七項主要措施:
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在全省統籌開展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試驗示范、宣傳培訓等工作,加大綠色先進施肥技術推廣應用,實施精準施肥、減少化肥用量;推進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建設,建成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區17萬畝。
組織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等項目:在全省糧食主產區和蘋果、蔬菜等優勢產區繼續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集成推廣綠色種養技術模式,引導農民多用有機肥,實現化肥減量。支持商河縣等23個縣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探索建立糞肥收集-處理-配送-使用激勵機制,示范推廣“堆肥腐熟還田”“沼渣沼液還田”“商品有機肥施用”等技術模式,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向縱深發展。
推廣水肥一體化:持續推進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節水增糧增效項目實施。以項目為抓手,因地制宜示范推廣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技術模式,引領大田水肥一體化發展。分解水肥一體化新增面積任務指標到市,實行季度統計調度制度,及時掌握各市發展動態,督促各市統籌協調,推進實施水肥一體化,確保完成每年新增50萬畝目標任務。
加強用藥技術指導:組織開展“全國百萬農民科學安全用藥培訓”行動,圍繞關鍵農時季節、生產環節,開展主題突出、貼近農戶的培訓宣傳活動,普及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提升農民安全用藥意識與使用技能;開展病蟲害防控技術指導行動,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科學選藥、正確配藥、嚴格噴藥;推進測報智能化、信息化,用好全省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網絡,實現監測到位、預報精準,指導農戶適期預防、對癥下藥、達標防治。
提升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專業化服務能力:持續推進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集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作物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建設一批綠色防控示范基地,打造綠色防控技術的樣板田、展示田、培訓田,輻射帶動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大范圍應用。持續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縣創建活動,整縣制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工作;培育壯大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范、信譽良好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提升全省病蟲害專業化防治能力和水平。
推進高效植保機械替代落后施藥器械:推廣高效施藥機械,加快背負式手動噴霧器等老舊施藥機械淘汰進度。在大田作物上重點推廣農業無人機,在設施蔬菜上引進超低量噴霧機、精準施藥機,在果園內引進風送式果林噴霧機,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區引進雙控定向施藥機等高效施藥機械,提升全省高效施藥裝備的保有量水平;實施施藥機械替代行動。對農戶常用的背負式噴霧器、擔架式動力噴霧機實施替代行動,加快替代噴霧不均勻、沉積率低的老舊噴霧器械和跑冒滴漏的噴施部件。
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落實《山東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規定,推動農藥生產企業、農藥經營單位和農藥使用者落實回收處理義務,推動建立農藥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回收站(點)等組成的回收體系,實現農藥包裝廢棄物有效回收處理。
《意見》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健全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穩定投入保障機制,加大對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支持力度,不斷提升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政策措施和技術水平。要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工作方案,加大技術指導和宣傳培訓力度,強化剛性約束,確保順利實現全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目標。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