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做好2022年農業農村工作,深化推進鄉村振興,強化農業重要基礎地位,穩住“三農”基本盤,更好發揮“壓艙石”作用,對于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近日,中共江蘇省委 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在確保糧食安全、保障重要
農產品穩產保供方面,《實施意見》指出,要強化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鞏固生豬等重要農副產品綜合產能、加強重要農產品儲備調運和應急保障。
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確保糧食播種面積8124.9萬畝、總產量740億斤以上。建設500個糧油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啟動新一輪優質糧食工程,放大優良食味稻米、專用小麥生產優勢,油菜、花生等油料種植面積恢復到450萬畝以上,大豆播種面積309.2萬畝。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動大豆玉米兼容發展。落實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大產糧(油)大縣獎勵力度,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支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加強產業鏈聯合,加快推行“種糧一體化”新模式,在訂單農業、加工增值、品牌賦能等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提高種糧綜合效益。壓緊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供給安全、價格穩定。加強生豬產能逆周期調控,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120萬頭,規模豬場數量穩定在5000家以上。加強產需對接,統籌推進揚子江城市群“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提升淮北等蔬菜優勢區生產能力,全省蔬菜播種面積2100萬畝左右。穩定水產養殖面積,積極發展深遠海漁業,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健全重要農副產品供需信息發布機制。完善糧食儲備管理機制,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政府糧食儲備規模,落實省級儲備糧增儲10億斤任務。增強供需調節、調運和應急保障能力,促進蔬菜及重要農副產品保供穩價。做好化肥等農資生產儲備調運。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
在農機裝備方面,《實施意見》明確,推進農機化“兩大行動”。
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行動,新建10個以上省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推進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加快農機裝備補短板,梳理需求清單,牽引供給側研發制造。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開展糧食生產智慧農場和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建設,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60%。擴大生態型犁耕深翻試點,支持加快手扶拖拉機等老舊農機具報廢更新。 在耕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實施意見》指出,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高標準推進“噸糧田”建設。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堅決守住耕地紅線。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逐級簽訂新一輪耕地保護責任書,并將此作為剛性指標嚴格開展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終身追責。改進和規范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嚴格補充耕地認定和監管。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加強耕地利用優先序管理,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鼓勵利用“四荒”資源,不與糧爭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耕地衛片專項監督,對疑似問題圖斑開展核實整改。加大土地督察發現問題整改力度,穩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精準有序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強示范基地建設,確保安全利用率達93%。圍繞“十四五”末全省建成5000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噸糧田”目標,省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最低投資標準提高到每畝3000元。推進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建設,深入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工程,以縣為單位探索開展高標準農田質量評價,探索實施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新建高標準農田400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完善“縣負總責、鄉鎮落實、村為主體、受益者參與”的管護機制。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統一上圖入庫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繼續加快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步伐,實施8個大型灌區、27個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項目。啟動實施重點塘壩除險加固工程建設。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