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年末回顧】2021年農機行業十大“關鍵詞”

2022-01-05 17:02:35 來源:農機網原創 閱讀量:46106 評論

  【農機網 熱點關注】 2021年已圓滿畫上句號,回顧這一年,多個“重磅”政策文件的發布,為農機行業發展帶來了信號燈。與此同時,一些熱點事件的發生同樣對農機行業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回顧2021年農機行業的十大“關鍵詞”。
 

 

  1、中央一號文件
 
  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同時每年的一號文件也都是圍繞“三農”為主題展開,也指明了農機行業發展大方向。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產量達到1.3萬億斤以上,生豬產業平穩發展,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增長繼續快于城鎮居民,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其中,涉及農機相關的內容包括“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戶”等。可以看出,農機補貼這一強農惠農政策將持續穩定實施下去,此外高端智能農機裝備以及丘陵山區適用農機具是國家支持發展的重點。
 
  2、新一輪農機補貼政策
 
  對于農機行業來說,《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即“新一輪農機補貼政策”)的發布無疑是最為重磅、直接的消息。此文件對接下來的三年農機補貼政策實施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與上一輪政策相比,重點增加了丘陵山區農業生產和畜牧水產養殖、農產品初加工急需以及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和數字化建設的機具品目,減少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的機具品目或檔次,以進一步滿足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補貼標準也有升有降,2021年起,各省要對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的輪式拖拉機等機具品目或檔次降低補貼標準,確保到2023年將其補貼機具補貼額測算比例降低至15%及以下。同時,各省可圍繞糧食生產薄弱環節、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急需機具以及高端、復式、智能農機產品的推廣應用,選擇不超過10個品目的產品提高補貼額,其補貼額測算比例可提高至35%。
 
  之后,各個省份分別針對各自農業發展特點出臺了省級的新一輪補貼政策并公布了農機補貼額一覽表等內容(本網對各個省份補貼重點做了匯總,點擊此處查看詳情)
 
  3、“十四五”規劃綱要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起步之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文發布,備受社會關注。其中涉及到的農機元素同樣值得農機行業關注。
 
  綱要提出,要開發智能大馬力拖拉機、精量(免耕)播種機、噴桿噴霧機、開溝施肥機、高效聯合收割機、果蔬采收機、甘蔗收獲機、采棉機等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發展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高效專用農機。推動先進加工裝備研發和產業化。研發綠色智能養殖飼喂、環控、采集、糞污利用等裝備。研發造林種草等機械裝備。此外,還包括加強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5%。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建設智慧農業。
 
  農機行業既是剛需又是國家扶持的重點領域,如今農機領域已迎來重要轉型期,農機企業應將發展重點放在自我創新、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4、新疆棉花
 
  2021年,“新疆棉花”一度成為網絡熱詞,進而國產棉花機收率、國產采棉機等內容也被越來越人了解。事實勝于雄辯,當前新疆地區棉花高度機械化生產的事實就是擊碎謠言的最有力證據。“十三五”以來,新疆全區棉花機械化采收面積以年均超百萬畝的速度快速增長。2020年,全區棉花機耕、機播環節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棉花機采率達到75.5%(含兵團),采棉機總數超5800臺,棉花生產呈現規模化種植比例增加、種植成本降低、集約化水平提升的發展態勢。
 
  5、機收減損
 
  2021年,在糧食生產問題上,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強調“機收減損”問題。2021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生產、流通、加工、存儲、消費環節糧食損耗浪費”。在播種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機收損耗就是增加糧食產量,2021年夏糧、秋糧收獲時節,各地都在千方百計減少糧食損失,包括強化機具準備、加強機手培訓、強化技術服務、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等多種方式,多措并舉減少了糧食損耗。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1年“三夏”期間小麥機收減損約25億斤,平均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雙搶”期間早稻機收減損近5億斤,平均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
 
  6、糧食豐收
 
  2021年,全國糧食再迎豐收,喜獲十八“連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021年多地遭遇極端天氣,部分地區產量受到影響,在此情況下仍能保持豐收,除種植面積增加外,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機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機收減損等都是重要因素。
 
  7、保護黑土地
 
  黑土地我國珍貴的耕地資源,保護黑土地就是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2021年6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水利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7部門印發了《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 (2021—2025年)》,針對黑土耕地出現的“薄、瘦、硬”問題,著重實施土壤侵蝕治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肥沃耕作層培育等措施。
 
  《方案》明確,2021—2025 年,實施黑土耕地保護利用面積 1 億畝(含標準化示范面積 1800 萬畝)。其中,建設高標準農田 5000 萬畝、治理侵蝕溝 7000 條,實施免耕少耕秸稈覆蓋還田、秸稈綜合利用碎混翻壓還田等保護性耕作5 億畝次(1 億畝耕地每年全覆蓋重疊 1 次)、有機肥深翻還田 1 億畝。《方案》還提出要推廣應用少耕免耕秸稈覆蓋還田、秸稈碎混翻壓還田等不同方式的保護性耕作;利用大中型動力機械,結合秸稈粉碎還田、有機肥拋撒,開展深翻整地。
 
  8、農業社會化服務
 
  “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要實現農業全面現代化,就要先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重要的手段之一。2021年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為主的各類專業公司、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專業戶等主體共同發展;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實施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政策,落實對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9、2021中國國際農機展
 
  2021年10月,2021中國國際農機展在青島隆重舉辦。作為行業的年度盛會,本屆展會展覽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中外展商近2000家,高端論壇與重要活動30余場次,專業觀眾達15萬人次。作為展會的合作媒體,本網全程報道了此次盛會并采訪了二十余家參展企業。
 
  展會盛況回顧請點擊:2021中國國際農機展專題
 
  10、農機裝備補短板
 
  2021年11月底,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北京聯合召開了農機裝備補短板工作推進會議。農業機械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支撐。我國農業生產已進入機械化主導階段,農機正由部分品種生產的局部需求轉變為種養加全鏈條的需求,由非剛性需求轉變為“離不開、還要好”的剛性需求。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機裝備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競爭力和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智能農機裝備發展提質加速。同時也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短板弱項,部分農作物播種收獲機、畜牧水產智能化綠色化裝備、高端智能農機等機具裝備差距較大,大馬力機械還不夠強,適應南方丘陵山區的小型機械相對缺乏。
 
  本網分別針對丘陵山區機械化、特色農產品機械化以及農產品加工機械化等短板進行了分析探討,點擊此處查看詳情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