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為實現秋糧豐收到手、顆粒歸倉,為夯實全年糧食增產基礎做出貢獻,近日,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印發了《2021年山西省秋糧機收及機收減損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指出,要緊緊圍繞穩糧增產的重點任務,將秋糧機收減損作為秋糧機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動員和部署督促,全方位
提升機收質量,努力奪取秋糧豐產豐收和全年農業有個好收成。
《工作方案》指出,為做好“三秋”機械化生產工作,
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主力軍作用,今年“三秋”期間山西省將投入45萬臺農業機械,其中玉米收獲機2萬臺,播種機4.5萬臺,力爭全省玉米機收率達到70%以上,冬小麥機播水平達到97 %以上。全省農業機械整體供需平衡、機收損失率優于常年、作業質量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有序推進。
《工作方案》要求:
強化“減損”意識:秋糧約占山西省全年糧食產量的80%以上,是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山西省“三秋”工作即將全面展開,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減損就是增產”意識,轉移秋糧機收工作重心,從只關注搶收到既關注效率更關注質量,將減少糧食作物機收損耗浪費作為農機部門常態化工作。
強化防災減災: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按照氣象部門對全省各區域秋收時節的氣象監測,指導本地做好應對措施和工作預案,及早預警可能出現的災害性天氣,強化機具組織調度,引導當地農戶適時開展搶收搶種作業。特別是可能出現多雨的地區,及早摸清防汛、烘干、搶收、搶種等設備資源分布狀況,針對出現的田塊積水、土壤泥濘和作物倒伏等情況,協調就近匹配抗洪排澇和搶收搶種用機需求。
開展應急作業服務:要依托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建立應急作業服務隊,增加應急服務供給,在緊急情況下,開展搶收搶種作業。秋收期間,視雨澇災害情況,協調受災周邊地區的應急作業服務隊,組織排灌設備赴受災地區開展排水作業,調度履帶式收割機進地作業。
開展技術指導:“三秋”生產期間,省農機發展中心領導分別聯系指導秋糧機械化生產重點市,每位領導帶隊對2-3個市開展工作指導服務,強化責任落實,加強調研,召開專家、農機手和農機服務組織座談會,厘清糧食作物機收損失情況及原因,明確機收減損需采取的針對性工作措施。山西農機化生產專家指導服務組成員要深入生產一線,開展防災減災、機械保養維修、減損技能、安全生產等技術巡回指導,幫助機手正確調整機具參數、及時排除故障,有效預防災害和降低損失。要利用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組織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針對性強化骨干機手的節糧減損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
推動機收減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分析研究影響機收損耗的主客觀因素,科學制訂機收減損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和具體工作措施,抓好各項措施落實落細,確保秋糧及時高效收獲,全方位提升機收質量。堅持簡約務實、農民自愿原則,組織開展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全面推廣糧食機收減損技術,引導農機手在生產實踐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風采、做貢獻。協調媒體策劃“全國糧食機收減損在行動”現場直播等宣推活動,營造廣大農機手比學趕超、全社會關注支持收獲減損的濃厚氛圍。有條件的市縣農機部門會同第三方機構廣泛開展田間實測,評估機收減損工作成效。
強化組織調度: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農機服務組織帶動作用,千方百計加快秋糧機收和小麥機播作業進度。積極扶持農機服務組織延伸產前、產后服務鏈條,強化產前農資集中采購,產后糧食收獲、烘干、儲存、銷售等服務功能,開展一條龍作業服務模式,做到“成熟一畝、收獲一畝、播種一畝”。引導和鼓勵農機服務組織積極與農戶簽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合同,明確機收損失率等作業質量要求。
落實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和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鼓勵農民購置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收獲機械,推動淘汰老舊機械。宣傳推廣高速公路ETC預約通行方式,協調落實對進行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運輸聯合收割機的車輛免征車輛通行費,降低農機跨區作業成本。
做好新聞宣傳:各地要及早部署開展節糧減損主題月活動,加大糧食作物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和相關作業標準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強與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合作,大力宣傳玉米機收、小麥機播、保護性耕作和農機深松整地等農機化新亮點。充分利用短視頻、明白紙、微信群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渠道,面向社會大力開展機收減損知識宣傳、效果宣傳、典型宣傳,為農機化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加強應急值守:實行“三秋”生產周報制度,每周兩次按要求做好生產進度統計和信息報送工作。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