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農業農村部:我國農機裝備總量接近2億臺套,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33億元

2021-07-23 16:57:50 來源:農機網整理發布 閱讀量:41039 評論

  【農機網 熱點關注】 近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674號建議的答復,針對代表提出的“加大資源整合協同創新促進農業機械化”作出了答復。
 
  農業農村部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秶鴦赵宏P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明確提出,要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今年中央1號文件也強調,要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
 

 

  近年來,立足于產業需求和農民需要,我國農業機械化不斷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一批重大整機裝備實現了產業化,國產機具裝備正穩步向大型、智能、高效、綠色方向邁進,“無機可用”問題得到初步緩解。2020年,我國農機裝備總量接近2億臺套,總動力達到10.28億千瓦,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裝備支撐。
 
  在加強政策頂層設計方面,農業農村部表示,堅持立足全產業鏈角度規劃農機化發展目標和科研方向,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一方面,及時出臺相關文件。國務院2018年底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機化的重點任務和工作路徑。農業農村部2019年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通知》,對農機農藝融合等有關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另一方面,強化部門間協作配合。建立了由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牽頭,國務院15個部門參與的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統籌協調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工作。積極推動部省協作,農業農村部與湖南省政府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強化丘陵山區機具裝備研發。
 
  構建農機裝備創新體系方面,緊盯產業需求和農民需要,推動科企聯動,不斷增強農機裝備原始創新能力。一是集聚農機化科技研發資源。成立了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專家組和10個專業組,整合農機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力量共同推動研發攻關。充分發揮崗位科學家作用,中央財政每年投入經費穩定支持農機化等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開展科研工作。二是優化創新能力布局。“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部重點布局建設了33個農機化領域重點實驗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建設了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引導河南、山東等農機裝備優勢地區組建了省級智能農機創新中心;科技部依托重點農機企業,打造了拖拉機動力系統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農業機械工程等8個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建設了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等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和智慧農業等3個部級工程研究中心。三是推動產學研推用深度融合。農業農村部先后成立了國家谷物收獲機械、航空植保等7個農機化領域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建設了17個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江蘇悅達、中聯、濰柴雷沃等龍頭企業牽頭組建了產學研用聯合體開展協同攻關。初步構建了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中下游有機銜接的協同協作機制。
 
  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方面,支持農機裝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協同,積極構建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發展機制。一是及時摸清農機短板弱項底數。充分調動行業系統力量,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全面梳理農業機械短板弱項,形成了主要農作物和丘陵山區2個機具裝備薄弱環節需求目錄,初步摸清了農機裝備研發的“卡點”。二是不斷加大農機研發投入。聚焦農機裝備薄弱環節,科技部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了“智能農機裝備”專項,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了“短板弱項產品攻關計劃”,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如國產200馬力級動力換擋拖拉機實現量產,200馬力級無級變速拖拉機即將產業化;采棉機核心部件摘錠成功研制,國產采棉機加快搶占市場,打破了進口機具壟斷市場的局面。三是持續優化產業格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齊魯、河洛、京津冀、蘇錫常等地建設了一批協作配套、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培育了1600余家規模以上農機裝備企業。支持大型企業兼并重組,積極打造濰柴雷沃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機裝備龍頭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培育了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33億元,同比增長7.8%,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實用性人才培養方面,教育部積極推進農機領域學科專業建設,支持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建設農業工程一流學科,推動其他“雙一流”高校培養學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農機人才,指導江蘇大學發揮特色加強農機學科建設;著眼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智慧農業等新興專業,推出了20個農業工程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開設了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等60個農業機械化本科專業。農業農村部實施了高素質農民培育等工程,每年培訓農機操作維修人員超萬名;組織各省遴選推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1000名左右;積極組織開展農機駕駛操作員、農機修理工職業技能大賽,通過“以賽促訓”的方式,推動了農機裝備的高效運用。
 
  農業農村部表示,下一步將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強農機化科技創新工作,不斷推動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取得新進展。一是繼續做好農機裝備短板弱項梳理工作。聚焦確保糧食等農產品有效供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梳理凝練農機短板弱項需求,尤其是梳理丘陵山區、特色作物機械化生產存在的短板弱項,并按照重要、急迫程度明確研發優先順序,為集中力量攻克重要農機裝備短板提供指引。二是持續加大農機裝備研發投入。通過“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廠化農業與智能農機裝備”專項等研發專項,繼續加大對農機裝備短板弱項的研發支持力度,有步驟有計劃地解決丘陵山區和特色作物機具裝備供給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繼續建設一批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和農機化領域重點實驗室,持續提升研發能力。三是全面推動科企協同創新。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爭先”等方式,鼓勵企業積極申報農機短板弱項研發攻關項目,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機制。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和制造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四是不斷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立足農機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著力補齊短板、鍛造長板,抓緊編制《農機裝備產業鏈供應鏈強鏈補鏈實施方案》,制定重點產品產業鏈供應鏈圖譜,打造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推動大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做專做精。五是繼續加強農機人才培育。以推動培養機械化、智能化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農機人才培養新理念、新范式,不斷擴大農業工程類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規模。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優勢農機企業與高校合作,建設農機裝備實踐基地、實訓基地。支持以農機生產企業、農機經銷商、農機合作社為主體,培養農機操作、維修等實用技能型人才。六是不斷提升農機使用效率。通過技術培訓、現場演示、機具遴選、田間測評等形式,大力推廣性能質量高、區域適用性強的農機裝備,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機共享利用。優化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具。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