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印發《2021年推進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相關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實施方案明確,以提升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生產水平,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為目標,持續提升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力爭到2021年底,全區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生產水平達到81%,其中:小麥、水稻在保持現有機械化作業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節本增產增效途徑,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水平達到90%,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水平達到70%。
在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方面,實施方案指出,
實施2021-2023年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優先保障糧食生產機械購置補貼需求,對糧食生產機械實行優先鑒定,探索將糧食烘干成套設施裝備納入新產品補貼試點,加快推廣應用步伐。合理提高玉米籽粒收獲機、馬鈴薯聯合收獲機等薄弱環節機具補貼額,增加先進適用裝備供給,促進機具升級換代。將水稻、玉米、小麥和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生產所需機具全部列入補貼范圍,實行應補盡補。積極爭取農機作業補助政策扶持,支持玉米機械化收獲及產地烘干、小麥免耕播種、水稻精量播種等關鍵薄弱環節作業服務,加快綠色高效機械化生產方式應用,促進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 同時加大種地養地型機械裝備推廣應用。實施機械化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堅持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生產種地養地相結合,在滿足畜牧業飼草料需求的基礎上,以機械化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為目標,鼓勵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留高茬收獲、秸稈機械化滅茬粉碎、深翻還田、飼草過腹轉化還田和以秸稈為原料的商品有機肥機械化撒施等技術和裝備,增加農田有機質含量,提高糧食單產和總產。以解決土壤板結、耕層變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等問題為目標,高標準實施50.68萬畝農機深松整地項目,堅持2-3年深松一次的技術要求,嚴格執行30cm及以上深松深度標準,因地制宜應用機械化全方位深松、局部深松、深松旋耕及深松滅茬聯合整地技術與裝備,增強土壤蓄水保墑、抗旱防澇和鹽堿地排堿能力,形成虛實結合的耕層結構,促進作物根系發育,保障糧食穩產增產。
同步實施智能農機數字化信息化推進行動。依托農機新技術推廣項目,以自治區原種場、靈武市、利通區智能農機示范基地為重點,加大先進可靠的深松作業、深翻作業、秸稈打捆、對靶變量施藥等智能農機化技術及裝備的示范應用。組織開展監測平臺、終端設備及手機APP數據采集與共享、使用與維護、作業標準及測量方法等培訓,提高技術服務人員和機手對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水平,確保作業數據及時、準確、可靠上傳。農機深松整地項目、農田深翻項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區主管部門要按照“整村推進、集中作業”的原則合理確定實施區域,項目區全面推行智能監測技術,嚴格按照要求配備深松、深翻、秸稈打捆、作業監測等機具設備和作業動力。
在農機安全生產方面,深入落實農機保安全惠農強農政策。實施農機免費管理,完成
拖拉機和
聯合收割機注冊上牌1700臺、安全技術檢驗5.1萬臺次、審驗駕駛員(換證)1.275萬人、培訓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含非牌證管理農業機械的操作人員)1.53萬人次。
加快推進農機綜合保險,嚴格按照大中型拖拉機、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大型飼料混合機、自走式植保噴霧噴桿機保費補貼250元/單,植保無人機500元/單,小型方向盤式拖拉機、手扶式拖拉機、微耕機保費補貼200元/單,鍘草機、卷簾機、粉碎機、脫粒機、插秧機保費補貼53元/單標準,完成農機保險保費補貼1.16萬臺。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