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會展快訊】3月31日,省農機工業協會六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領導有:原江蘇省副省長李全林,原省委副秘書長胥愛貴,原省政府副秘書長徐立,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所長陳巧敏,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沈毅,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劉福林,原省農委副主任、省農機局局長、省農機工業協會會長徐順年,原省機械廳副廳長蘇澤民,原常州機電學院黨委書記劉明新。沃得、常發、東風、豐尚等與會的企業代表共計140余人。
會議對“十三五”我省農機裝備產業的發展情況進了總結回顧,研究分析了當前農機裝備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了我省農機裝備產業“十四五”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會議要求,“十四五”全省農機裝備產業要以習近平制造強國戰略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及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和省政府貫徹意見(蘇政發〔2019〕46號)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動江蘇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農機裝備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高端農機裝備為核心,更加注重科技創新,更加注重農機裝備制造和推廣應用上下游之間的系統性、協同性及綜合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江蘇農機制造的智能化水平,為推動農機制造大省向農機制造強省轉變作出新的貢獻。
“十四五”全省農機裝備產業主要目標是:
規模實力再上新臺階。到2025年,全省農機裝備產業營業收入(按大農機統計口徑)達1400億元,年均增長6%左右;實現利潤130億元,年均增長4%左右;出口交貨值75億元,年均增長5%左右;營業收入、出口貿易等繼續在全國保持地位,全行業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通過技術、資金、市場等手段促進優勢企業形成產業規模,行業散、小、低狀況有明顯改變。全省高端、特色農機裝備在農機裝備產業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到2025年達到30%左右,農機裝備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突破一批重點關鍵技術,打破國際技術壟斷,形成自身技術優勢。全省農機行業重點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新建省級以上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3-5家,全省市以上創新平臺累計達40家左右;重點培育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企業技術中心2-3家,全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進一步提升。
產品品種進一步增加。不斷滿足農業生產對先進農機裝備的多樣化需求,主要經濟作物薄弱環節“無機可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圍繞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農機化發展導向,確保江蘇到2025年,設施農業、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果茶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70%,發揮好裝備的支撐作用。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重點培育常州、揚州和徐州地區先進農機裝備、飼料加工裝備和排灌裝備三個產業集群;通過結構調整、跨界融合,到2025年,培育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集團2家,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企業3家,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10家,以及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中小型農機裝備制造企業。
“十四五”全省農機裝備產業還圍繞十二大類產品,提出了發展導向和主要工作任務及要釆取的保障措施。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省工信廳、農業農村廳有關處室負責人通報了我省農機裝備產業強鏈補鏈工作,對2021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行了解讀。同時對13家江蘇省農機工業科技獎獲獎單位和20家省智能農機制造示范單位進行了表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