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7382號建議的答復,針對關于加大糧食生產保障措施的建議進行了回復。
其中,在強化新農人素質培養、大力推行農業科技服務方面,農業農村部表示,為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生產技能,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農民技能培訓力度,加快培養具備現代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的復合型農業農村人才。
一是切實發揮各省農業科學院作用。指導省級農業科學院聯合地方農技推廣機構、農民培訓機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技術清單,推動技術成果在示范村鎮轉化推廣。截至目前,已創建1000多個鄉村振興科技示范村鎮。統籌利用涉農單位、科研院校等各類培訓資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定期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課程。
二是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啟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113.9億元支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培育高素質農民1600萬人。2019年,農業農村部聯合教育部啟動實施“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民積極報名參加高職擴招,全年完成高職擴招錄取高素質農民3.5萬人。鼓勵各地開展農民職稱評定試點,目前浙江、湖南、山西、山東等地打破學歷、專業、論文等限制,探索認定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三是開展新品種和農機化等試點示范。加大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建立區域性集中展示評價點,搭建水稻、小麥、玉米新品種核心展示平臺,舉辦大規模新品種現場觀摩活動。2019年,全國共安排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點2700多個,展示示范5種主要農作物新品種超過1.8萬個次,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扎實開展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依托專家指導組開展農機化技術現場會等示范活動,發布糧棉油糖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創建全程機械化示范縣453個。
農業農村部表示,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和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依托省級農業科學院在內的科研院校探索涉農人才培養新機制,加快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帶得動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繼續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整合農民夜校實踐基地、黨員實驗基地等資源,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等試點示范,將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落實到生產上,轉化為生產力。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