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通知公告】 各市(地)、縣(市、區)農業農村局:
目前,我省各地已陸續開展秋收作業,今年全省農作物長勢是歷史好的一年,但是在三次臺風襲擊和連續降雨的影響下,農作物出現了部分倒伏,且一些地區農田土壤水分過大,給秋收和秋季整地帶來了新的挑戰。為落實農業部有關秋收減損指導部署要求,特制定本意見。
一、秋季機械化收獲技術要求
今年秋收要突出“搶”字,合理確定收獲順序,本著先搶收倒伏作物后收站桿作物;先收大豆,再收水稻,后收玉米的原則;對倒伏玉米要采取機收和人工撿拾相結合,盡量減少損失;要采取多種機型
收獲機作業,對于超濕地塊要用履帶收獲機和半鏈軌收獲機收獲,加快收獲進度,降低收獲損失,切實做到顆粒歸倉。
(一)玉米機械標準化收獲
針對今年玉米倒伏嚴重地區要實施抗倒伏收獲,可自行在收獲機割臺上加長扶禾尖或加裝倒伏扶禾裝置,同時降低割臺小傾角度數,要根據倒伏方向,采取逆向收割方式,減少掉棒及籽粒損失。收獲機要斷開秸稈還田裝置動力,防止漏收玉米米穗被打碎,方便人工撿拾。收獲時必須降低作業速度,加大油門勻速作業,減少割臺堵塞、收獲機故障。秋收期間內澇地塊建議收獲機加裝半履帶進行搶收作業。第二年準備實施保護性耕作地塊,收獲、運輸等車輛進地作業時要求不破壞原壟形,減少進地次數,確保玉米原壟免耕播種質量。
各地要在保證玉米成熟度和品質的前提下,根據籽粒脫水程度采用自走式玉米收獲機進行早收搶收。收獲時收獲機要加裝秸稈粉碎裝置,作業時盡量降低粉碎裝置離地高度,在保證收獲效率同時,要兼顧秸稈粉碎效果,作業速度控制在5~8千米/小時,一般以5~10厘米撕裂狀為宜,并均勻拋撒地表,留茬高度10~20厘米。如收獲機未加裝粉碎裝置或秸稈粉碎效果不好的,則要利用秸稈粉碎還田機進行粉碎作業,將秸稈粉碎成3~5厘米,減少倒地環節,不用放荒燒地,使農田耕地達到待耕狀態,為后續整地播種作業爭取農時和提高質量創造條件。當玉米籽粒水分降到25%以下時,可采用自走式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進行直接脫粒收獲和秸稈粉碎拋灑,進一步提升作業質量和效率。
(二)水稻機械標準化收獲
水稻進入蠟熟期后,應根據天氣情況適時搶收,土壤含水量≥35%時,采用谷物聯合收獲機配秸稈粉碎拋撒裝置收割作業同時進行秸稈還田作業,留茬高度為20~25cm。半喂入收獲機進行收割作業,留茬高度為10~15cm,收獲中同時將秸稈平鋪地表,收獲后進行整稈撿拾粉碎拋散地表作業。為了不影響收割作業效率,也可以選擇不加粉碎拋灑裝置全喂入
收割機收割,脫粒后的秸稈集條堆放,之后再采取秸稈撿拾粉碎拋灑還田機進行二次秸稈撿拾拋灑作業,實現均勻還田,為后續工作打好基礎。
對于倒伏嚴重地塊,要因地制宜選擇全喂入或半喂入收獲機,全喂入作業適當降低撥禾輪高度及轉速,可加裝扶倒器和防倒伏彈齒,半喂入作業適當降低割臺角度和留茬高度。收割倒伏水稻時應放慢收割速度,作業方式原則上倒伏角大于45°(莖稈與地面夾角)時順割,采用全喂入收獲機;倒伏角30°~45°(莖稈與地面夾角)時逆割;倒伏角小于30°(莖稈與地面夾角)時不適宜機收,如果采用機收,應盡量搶抓收獲前期和每日下午露水褪去時作業。
(三)大豆機械標準化收獲
大豆收獲時收割機要換裝大豆專用撓性割臺低割仿形適時收獲,防止割臺壅土,減少收獲損失,推薦采用柔性脫粒分離技術和高清潔清選技術降低收獲破損、提高大豆品質。收獲時要加裝秸稈粉碎裝置,作業時將大豆秸稈粉碎均勻拋灑地表,秸稈粉碎長度以5~10厘米為宜。收割時要控制作業速度,減少對豆莢的振動、擠壓和揉搓,防止炸莢。對于倒伏嚴重的地塊,要盡量降低撥禾輪高度及轉速,原則上控制低留茬、不帶泥花臉、不露馬耳朵作業標準。
二、秋季機械化整地技術要求
針對全省大部分地區耕地土壤含水量飽和的現狀,各地要科學推進秋季整地工作,實時跟蹤觀測土壤含水量的變化情況,在田間滲漿到機械能進地時,組織機械力量立即開展整地作業,做到能翻則翻,能松則松,達到待播狀態,為明年春季農業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一)旱田整地技術要求
1、秸稈翻埋還田標準化整地技術
針對今年秋季土壤濕度過大的地區,收獲后要盡量早翻搶翻,而且深度要盡量達到30厘米以上。實施晾伐越冬,利用凍融交替碎土,春季土壤耕層化凍10~15厘米時,進行耙壓整地作業,宜早不宜晚,好做到頂漿起壟,隨起隨壓,達到待播狀態。黑土層薄的地塊和土壤為黃土、砂壤等疾薄地塊慎用。
玉米收獲后,秸稈粉碎覆蓋地表,采用具有導航功能的200馬力以上
拖拉機配套大型翻轉犁或大型翻地犁進行翻耕作業,翻深要達到30厘米以上,將地表殘茬秸稈深埋且覆蓋嚴密,耕深一致,無回垡塹溝,不重不漏,到頭到邊,地表平整,重耕率≤2%,立垡與回垡率<5%,殘株雜草覆蓋率>90%,嚴格按每三年以上深翻一次。翻后擇時用對角耙進行耙耢聯合作業,重耙耙深16~18厘米,輕耙耙深8~10厘米,作業時與播種方向成30~45夾角,斜耙后繞地邊耙一圈,耙深耙透,耙碎耢平,不順耙,不漏耙,以作業兩遍為宜。如次年實施平作地塊,耙后重鎮壓直接達到待播狀態。實施壟作地塊,則耙后夾肥起壟,大壟壟寬110厘米或130厘米,標準壟壟寬60~70厘米,壟高18~22厘米,起壟時適量增施氮肥補充秸稈腐爛對土壤中氮的消耗,起壟后及時重鎮壓,防止壟體跑風漏氣,達到待播狀態。
2、機械深松標準化整地技術
在我省中東部白漿土地帶、北部粘土層區域,近三年內沒有進行深耕(翻)地塊,主要指麥麻、菜田、馬鈴薯、大豆茬地塊和玉米秸稈離田地塊,秋季要進行深松整地作業。玉米茬采用滅茬機先淺滅茬作業一遍,再選用防堵性和通過性強的間隔深松機進行作業,深松深度30厘米以上,在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地表植被的情況下,打破犁底層,疏松深層土壤,增加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深松間隔按照每2~3年一次。深松作業后要進行兩次耙地作業,達到碎土、平地、保墑,然后再進行起壟鎮壓,達到待播狀態。
3、秸稈碎混還田標準化整地技術
在有效積溫低、無霜期短的中西、中北、中部地區適于實施玉米秸稈碎混整地。具體分兩種方式:一是耙混方式。在秸稈粉碎覆蓋地表后,利用200馬力以上拖拉機配備大型深松聯合整地機或重型缺口滅茬耙和深松機分段進行耙茬整地作業,深25~30厘米,以作業兩遍為宜,將玉米秸稈及根茬直接耙碎并與土壤充分混拌,不漏耙、不拖堆,嚴禁濕耙,耙后耕層內無大土塊及空隙。如次年實施平作地塊,耕層疏松地表平整,重鎮壓后直接達到待播狀態。實施壟作地塊,耙后立即夾肥起壟,大壟壟寬110厘米或130厘米,標準壟壟寬60~70厘米,壟高18~22厘米,起壟時適量增施氮肥補充秸稈腐爛對土壤中氮的消耗,起壟后及時重鎮壓,達到待播狀態。二是埋混方式。采取雙軸或三軸的秸稈全量還田聯合整地機進行作業,一次作業完成秸稈粉碎、機械滅茬、深耕碎土和起壟鎮壓等聯合作業,使粉碎后的秸稈和根茬混埋在耕層之下,耕深25~30厘米,耕層淺薄的沙壤土區域慎用。
4、秸稈條帶歸行少耕標準化整地技術
對于地溫低、秸稈量大的地區適于開展秸稈條帶歸行少耕整地。玉米收獲時將秸稈粉碎均勻拋撒覆蓋地表,秋季或次年春季用帶有深松、滅茬、碎土、條耕功能的條耕機,對壟體種床上面的秸稈(根茬)進行條帶歸行耕作,在秸稈苗帶間進行深耕滅茬作業,深松深度25~30厘米,條耕帶寬20~30厘米,條耕后及時鎮壓防止跑墑,達到待播狀態,春播時用免耕播種機沿條耕帶進行對行播種。
5、秸稈覆蓋免耕保護性耕作技術
對于明年要實施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的地塊由于今年土壤濕度大,要在收獲后實行秸稈粉碎還田,在壟體濕度適宜時采取壟頂滅茬或耢平條帶少耕處理為明年提溫和散墑,確保實施播種做好準備。
(二)水田整地技術要求
6、水稻秸稈翻埋標準化整地技術
水稻田翻埋實施兩翻一旋或連續秋翻方式,提倡秋翻,俗話說,“秋翻不秋翻墑產差2000”。秋季水稻收獲后采用水田高花胎拖拉機或橡膠履帶拖拉機配備水田翻轉犁或水田鏵式犁進行翻耕作業,耕深18cm~22cm,扣垡嚴密、深淺一致、不露秸稈、不重不漏、不留生格。收獲后可進行翻耕作業,建議翻耕作業在秋季完成。第二年春季插秧前5-7天再進行一次攪漿作業。秋季翻埋作業后的地塊如果是黏重土壤,垡塊較硬的情況時,第二年春季要進行一次碎土旋耕作業,旋耕作業后再進行放水泡田攪漿作業。
7、水稻秸稈高留茬直接攪漿標準化整地技術
采用水田高花胎拖拉機或橡膠履帶拖拉機配套埋茬攪漿平地機、雙軸高留茬攪漿平地機和無動力驅動耙進行埋茬攪漿,利用溝渠的剩余水分直接進行泡田,進行埋茬攪漿作業,作業1-2遍,將秸稈埋壓在泥漿中,表層無殘茬,帶水越冬,作業水深1cm~2cm,作業2遍,作業深度≥15cm,沉淀5~7天后表層5cm內無雜物。攪漿作業后達到,上糊下松,泥爛適中,不露秸稈,格田內地表高低差≤3cm。
8、水稻秸稈還田旋耕整地標準化技術
針對沒有翻地犁和攪漿機的地方,可采用水田高花胎輪式拖拉機或橡膠履帶拖拉機配套水田旋耕機、逆旋深埋旋耕機進行旱旋耕整地,耕深15cm~18cm,地表平整細碎、秸稈與土壤充分混合、不拖堆。如果第一整地年度翻耕后土壤黏重、含水量大、土質較硬的地塊,應采用旋耕機進行旋耕碎土作業,達到地表平整細碎。
三、秋季農業機械化推進措施
一是提高認識。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發展現代農業做出的重要指示,提高糧食豐產必須豐收的政治站位,確保我省糧食壓艙石的重要地位,向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出一個滿意答卷。要充分認識今年秋季收獲和整地作業難度大、時間緊迫的實際,切實增強組織推進力度,攻堅克難,科學部署,力保成效。
二是加強管理。各級農業主管部門要組織專家成立技術指導組,深入基層和田間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和服務。結合當地實際,積極推進收獲機械改裝和補貼服務工作,確保數量夠、質量好、能作業。科學指導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民采取合理的農機作業方式,切實提高作業標準和作業面積。
三是靠前服務。重點做好四項服務,搞好農機裝備調度、油料配件供應服務;組織生產和經銷企業搞好田間維修服務;做好政策落實作業補貼服務;協調市場做好糧食收儲銷售服務。
四是強化安全。秋季是我省農機作業高峰期,也是農機安全事故多發期,各地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加大安全生產宣傳,特別是要做好改裝收獲機械安全使用的宣傳工作,遇到機械故障,要指導機手關閉發動機再維修,有效預防了農機事故的發生,及時消除了農機生產作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事故警示教育活動,增強農機手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為全省秋季農機化生產創造良好環境。
五是做好宣傳。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倒伏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秸稈還田技術和各類農機技術作業標準;因地制宜適時召開各類現場會、觀摩會、“田間日”等體驗式活動,提高秋收秋整地標準化作業服務能力。給農民算技術賬、經濟賬、效益賬,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技術落地生根,為明年春種奠定良好基礎。
六是確保工作進度。各地要在10月10日之前完成收獲機械的改裝,10月25日之前完成秋季收獲工作,11月20日之前完成秋整地工作。秋季農機化生產工作進度每周一、三、五要按時上報。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
2020年9月30日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